【战“疫”故事】外防疫情输入 我在北京的日日夜夜
凌晨2点,首都机场在忙碌了一整天后终于趋于平静,电脑的微光前,连云港北京专班成员、市外办友好交往处副处长闫晓璐似乎还没有倦意,他细心地整理着北京专班一天的台帐、报表,确保上报数据精确无误,这样的工作状态他似乎早已习惯。
清晨5点半,急促的闹铃响起来,在核对凌晨2点后的新增数据后,6点前再次报送。紧接着,他要查询发现确诊病例的航班信息,并与转运回连人员的数据进行比对,实时提醒后方重点关注,之后,再将前一天的重要事项形成工作简报,于早上8点准时报送专班负责人。窗外,北京明媚的春光刺得他眼疼,但很快他便舒展开紧锁的眉头,防疫一线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3月11日晚,连云港北京专班集结号在其所在单位市外办微信群里吹响。疫情就是命令,闫晓璐主动请缨,来不及收拾行囊,他就奔赴北京防疫一线,立即投入到由京入境赴连人员的转运工作中。闫晓璐是北京专班自发性热线电话的接线员,他的朋友圈每天都会更新一段话:“迎接连云港家人归国、回家,我在北京等着您。我不是‘超能战士’,但我会竭尽所能解决您入境遇到的难题”,他主动公开个人手机号,在承担繁重转运任务的同时坚持24小时值守,先后接到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等中外人士咨询电话两百余次,其号码被留学生群体放在多个校友群、老乡群内共享传播。
闫晓璐与每一位转运对象都保持着密切联系,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健康状况。他不放过涉外疫情的每一个重要消息,都会第一时间发给后方,督促他们重点关注。疫情无情人有情,他被转运对象中的小朋友、留学生、务工人员亲切地称作“大白”、“大哥”、“小老弟”。虽然他的专业是日语,但他勇敢地承担起所有外籍人士的转运任务,每一次外勤他都细致地考虑转运对象国家的风俗习惯,精心准备爱心包、多语版告知函,一句句关切的问候、一个个暖心的举动,让国际友人切实感受到来自第二故乡的温暖,这也为他一次次赢得了转运对象的交口称赞。
在北京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一线,闫晓璐用真心、用行动为家乡、为国家守好这扇大门、筑牢这道防线。
FM102.1连云港综合广播 唐婉
编辑:张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