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公筷公勺培育新“食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全国各地纷纷推广分餐制,鼓励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我市也发出了合理分餐、使用公筷、健康饮食、践行光盘的“连4条”号召。目前我市的落实情况如何呢?
“公筷公勺”、“文明餐桌”行动是倡导两人及以上同桌共餐时,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养成用公筷公勺取菜,用私筷进食的文明就餐好习惯。在记者采访过程当中,市民们纷纷表示支持这种做法。
市民:就是吃饭之前服务员会跟你说,这是公筷这是公勺,就放在旁边,其实每个人也挺自觉的。如果给对方夹菜什么的,都会用公筷公勺。
市民:平时也应该这样,因为这样很卫生嘛。
市民:公筷公勺最大的意义肯定是减少用餐时候一些唾液的接触什么的,能够减少一些疾病的传播嘛。
市民:在疫情尾端的这个情况下,能够提高大家的一个自觉性,也能让我们吃东西更加卫生,以后养成一个习惯会更好一点。
中午12点左右,记者走进市区一家商业综合体,在5楼餐饮区的一家饭店记者发现,这家餐厅为顾客提供经过高温消毒的餐具,为每桌配备公筷公勺,并提醒顾客用餐时使用。
某餐饮店店长 张黑子:从开始营业到现在的感觉就是客人不抵触,大家都比较自觉吧。
市民:预防交叉感染,对,比较卫生。
在隔壁的一家中西餐融合餐厅,情况也是如此。
某餐厅店长 周紫伶:疫情期间现在特殊情况嘛,我们菜单也是做了一个调整,也是分餐制的一个菜品,端到顾客手里的时候享受的也是一个分餐制,一人一份这种。中餐的话我们也是提倡公筷。我们给顾客的餐具首先肯定是要消毒的。
记者走访了多家饭店,大部分饭店都在推行“公筷公勺”的就餐模式。不过一些市民和餐饮店负责人也表示,公筷公勺改变传统就餐模式,推广仍需一个过程。
市民:就像一种就餐方式的改革,一开始大家肯定都是会不习惯的。
市民:可能大家都会碍于面子,可能公筷公勺会让大家的感情产生疏远,但是这种政策的实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记者采访医生了解到,传染性疾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刁井地:菜在分享的时候,就容易引起一些病毒啊,细菌啊传染,所以现在推广这种公筷公勺,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防止这种经口传染的细菌、病毒的传播。所以我建议大家要么是分餐制,要么用公筷公勺。
来源:《港城365》
编辑:张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