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悉心照料失忆老人 23年失散母女终团圆
日前,一名在灌南县救助站,接受长期治疗和照料的流浪乞讨人员,突然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和家乡,而工作人员也是积极地介入,终于让这名受助人员回到了自己阔别了23年的家。
时间回到2018年12月3日那天中午,灌南县公安局三口派出所民警将一名在外流浪多日的老人,送到了灌南县救助站。经过检查,老人还患有帕金森和精神分裂症。平常,工作人员对这名老人悉心照顾,老人的病情也开始好转了起来。
今年4月7日,灌南县救助站站长张波,像往常一样和这位老人聊天时,意外发现她居然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和家乡洪泽上圩村。惊喜之余,张波立即和淮安市洪泽区救助站进行了联系,并亲自护送老人回家,然而,到了洪泽区大家才发现,老人口中的上圩村早就与其它村庄合并了,加之老人离家20多年,几乎什么有用的线索都记不起来了。无奈之下,灌南县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只能到当地,挨家挨户地打听老人的情况。
灌南县救助站工作人员:我们是灌南救助管理站,你看看这个人是不是你们这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工作人员驱车赶到一个偏僻的村落时,终于有村民认出了老人的身份,老人就是当地多年前走失的村民马巧凤。
在村民的带领下,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了20多年的家,走进家门后,她的两个女儿激动地紧紧抱住母亲,喜极而泣。
据老人的二女儿赵凤芹介绍,她的母亲马巧凤是名高中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一次离家出走后,一家人就再也没找到她。
老人的女儿 赵凤芹:走了有23年了,前几年家里找了没找到,有的时候人家给线索,找了又不是的,又回来了。感谢救助站,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想念她20多年了,今天看到她回来真的很激动。
灌南县救助管理站副站长 王艳: 给奶奶找到家了,我们也感到很欣慰,真的不容易,离家23年了。
事实上,这就是平时灌南县救助站工作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救助对象得到科学治疗与精心照顾,灌南县救助站采取了“救治+救助”的工作方式,将医疗融入救助,通过亲情般的照顾让流浪乞讨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灌南县救助管理站站长 张波:大部分救助对象通过治疗后,精神状况有了很大缓解。在救治的同时,我们还认真开展为救助对象寻亲活动,这几年,累计把十多名救助对象安全送回家。
《港城365》记者报道
编辑 张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