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为阻击疫情构筑专业防线
“向白衣天使致敬,向公安干警致敬,向基层干部致敬,向志愿者们致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网络上处处都能看到大家对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们的祝福和赞扬。其实还有一支一直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队伍,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他们就是各地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是查找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的主要手段,是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的关键性工作。疫情之初,市疾控中心即组建了多支专业流调队伍,24小时值班备勤,每支队伍明确了责任。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副科长 赵兴:我们流行病学调查组呢,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主要承担的是全市的患者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我们在街道医疗机构报告的这个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包括无症状感染之后呢,我们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为了调查患者的情况,他们需要面对面的进行调查,要调查清楚患者在这个发病之前14天,都去过哪里和哪些人接触过?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副科长 赵兴:这个是主要是想了解他的暴露来源,我们只有掌握了它的暴露来源,把这个暴露来源控制住,才能这个避免更多人引起感染。
为了有效地控制传染源,管控好密切接触者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为了不漏管一个密切接触者,不漏管一个可疑人员,确保迅速管控到位,流行病学调查组工作必须事无巨细。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副科长 赵兴:我们就是要了解从发病前两天到他被有效隔离的这段期间接触过哪些人?因为这些他接触的人都可能是成为一个新的传染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密切接触者,我们只有把这些所有的密切接触者全部的排查出来,然后规范的进行管理才能控制住我们的这个传染源。
据了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日常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全市的急性传染病的一个监测。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副科长 赵兴: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流感,还有手足口和感染性腹泻,还包括和一些人畜共患病,比如说这个狂犬病,我们都是在日常工作,对以上这些疾病的进行一个监测,然后及时发现不良的一些苗头,然后及时进行一个规范的处置。
作为我们市民,在平时怎么去预防这些传染病呢?赵兴告诉记者,最主要的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科副科长 赵兴:比如说呼吸道传染病,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我们就像目前一样,要规范佩戴口罩。然后像肠道传染病的我们就是说做好手卫生,管好我们的嘴,然后这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一些传染病,我们主要是做好自己的卫生。
核酸检测结果是确诊和筛查病例的“金标准”,全市几乎所有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都在市疾控中心完成。而作为核酸检测员,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病毒猎人”。在疫情初始,他们用最短的时间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副科长 杨焕森:我们在1月20多号,接到指令以后,全员集体立即返岗,然后迅速组成了四个应急小组。我们有同事回的老家,从重庆买了机票当天返回,也有同事回了老家,然后晚上12点开车上高速,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准时到岗。
在疫情一级响应期间,检测中心最大样本检测量是每天有200多份,几乎是没有休息的,从早上收到样品以后,检测样本,从收样到反馈结果,需要经过灭活、核酸提取、试剂反应、结果判定等多个步骤。一批样本送进实验室,大概要4到6个小时出结果。检测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全副武装。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副科长 杨焕森:我们的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进行检测,经过五六个小时以后才能出实验室。一天下来,我们的检测人员身上已经被汗水浸透了,脸上满是被护目镜、N95口罩,还有防护服勒出深深的勒痕,尽管这样,大家也都不离不弃。累的时候真的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下,趴个十分钟,然后后期还要出报告,还要处理检测数据,又要爬起来,有时候,忙的没时间吃饭。
来源:在你身边
编辑:张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