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身边的“隐形炸弹”!海州警方硬核排查整治危化品安全隐患
近日,海州公安分局太平边防派出所民警依法查处了一家未如实登记剧毒、易制爆危化品数量及流向的公司,及时拆除了一枚高度易制爆“隐形炸弹”——多瓶混放在一起的丙酮、盐酸、硝酸,并对该公司开出了全市首例未如实登记剧毒、易制爆危化学品数量及流向的1万元罚单。据悉,这也是连云港警方掀起剧毒易制爆等危化品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浪潮的一个缩影。
当前,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化,各大企业已全面实现复工复产,为防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自5月8日起,海州警方成立5个检查督导组,将责任具体到单位和民警,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全覆盖”的强大声势、严执法的刚性措施,对全区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力争通过排查整治实现“单位全列管、制度全落实、信息全进网、安防全覆盖、打击全到位”。
截至目前,共投入警力780余人次,排查危化品单位321家,关停1家,发现安全隐患172起,当场整改154处,责令限期整改18处,破获非法买卖危险物质案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人,受理行政案件30起,治安处罚2家易制毒、易制爆单位,治安拘留5人,罚款7.3万元。
为确保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改彻底,形成完善的长效监管机制,海州警方积极构建“驻企领导+联合巡检”新模式,抽调由分管副所长、业务骨干、专业民警组建的督导,分片包干、捆绑作战、跟踪问效,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同时,主动联合安监、环保、应急、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健全情报互通、问题联查、隐患联治、联合执法等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着重围绕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非法加油站点等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逐家登记造册、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海州公安分局开发区派出所社区民警刘营伟在摸排中发现某勘探技术有限公司试剂室存有大量的易制毒、易制爆危化品废料。治安大队接报后迅速赶到现场联合核查,经清点,废料共50种约30公斤,系该厂1995年以来多次搬迁、改制、停产、合并、转隶等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这给存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安全隐患。后经公安、安监、生态环保等部门数次会商、研究、沟通,按规范流程申报、审批,最后商定由连云港某危化品处理公司接收处理,并进行了集中高温销毁,消除了一大安全隐患。
“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全局性常态化工作来抓,公安机关还将采取突击检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联合督查等方式‘回头看’。对涉及的非法物品,上追源头、下查去向,彻底消除祸患,坚决做到查处一起、规范一类、震慑一方。”海州公安分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融媒体记者丨张磊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 融媒体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