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市“海水稻”盐田育1号起秧栽插

2020-06-16 12:28:42

记者今天从市农科院了解到,由市农科院研发培育的“盐田育1号”等耐盐碱品种水稻已经开始栽植。种上“海水稻”,科技的力量让盐碱地也开始孕育丰收的希望。



上午,记者在青口盐场的市农科院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田里栽插水稻。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将接受盐滩的考验。市农科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秧苗是耐盐碱的新品系。 “海水稻”实际上是在盐碱地里培育和种植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并非直接用海水浇灌,因为海水的含盐度达到了30‰以上,一般的农作物根本无法耐受。



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副主任刘艳:后面正在插的就是国家和省耐盐碱趋势的一些材料。我们即将通过国家审定的盐田育1号,它的耐盐性是比较强的。同一批次当中,苗期是耐盐性一级,全省预期是三级。它的耐盐性强,另外它的品质也是不错的,是达到优三的一个标准。



据了解,今年秋季我市将对盐田育1号进行测产和整体评估,预计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市农科院是袁隆平院士牵头的“海水稻”研发中心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近年来,市农科院开展了水稻品种资源耐盐性筛选,建立了室内苗期鉴定和大田全生育期水稻耐盐性评价体系,在水稻品种耐盐机制机理和耐盐调节剂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目前,有9个水稻新品系陆续进入国家、省级各类水稻区域试验,今年进入国家耐盐区试和江苏省耐盐区试生产试验的品种3个,耐盐水稻新品系盐田育1号和连鉴23号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这将为黄淮稻区沿海滩涂的复垦改良提供优质水稻种质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经过两三年的筛选,优中选优、强中之强的品种越来越少。原来国家有十几个,现在都精减到七到八个,耐盐性都是逐步在提高的,在增强。将要审定的盐田育1号,今年想要在盐田上大面积种植示范。


记者丨张韬 王伟宇

编辑丨丁浩函

审核丨张弛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底部图.jp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