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养有保障 日子更亮堂

2020-10-19 17:35:16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曾经是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市残联深入开展残疾人集中托养工作,达到了“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的效果,也让部分残疾人从自己家里走向了社会。


王亮是连云区海州湾街道棠梨社区的居民,早年因为血管肿瘤手术造成了高位截瘫,每天只能在家里躺着休养,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市残联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四叶草助残服务中心,对王先生进行免费的居家托养,解决了王亮的后顾之忧。



四叶草助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有必要的时候,就及时打电话,我们就来帮助他,因为平时在家里,下楼上个医院什么的,都很方便的,像他们这样的,我们就及时过来帮帮忙,来解决这个问题。”



与王先生有着类似遭遇的还有汤永娟,她原本是连云港市碱厂的一名职工,10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半身残疾,工作丢了,对未来也几乎失去了信心。经过市残联的帮扶,她来到了连云区海州湾街道的残疾人之家进行集中托养,与其他20多名残疾人朋友一起,利用机械做康复训练,平时做一些塑胶花陶冶情操,还能赚点零花钱,如今的生活过得十分惬意。 



海州湾街道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能够来的,都是一些相对能够自理的,但是需要家人照料的人,不能离开家人的那种,他们早上过来之后,可以健身、活动、参加文艺活动,读书。在我们这里中午有就餐,做做小手工,从小手工里面再得一些公疗费,就是代加工的费用。”

事实上,无论是王先生还是汤女士,都是市残联完善托养体系的受益者。



2017年以来,连云港市残联围绕构建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主体,寄宿制托养为骨干”的残疾人托养体系为目标,按照“托养谁、托养什么、谁托养、怎么托养”为建设重点,积极探索托养模式、规范托养标准、完善托养政策,试点先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三年多来,累计为3000多名重度肢体残疾、轻度、中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托养服务,真正实现了托养一人,幸福一家的效果。 



市残联托养中心主任徐毓兵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开展了残疾人托养,目前主要是主城区,有50余位残疾人在这里托养,他们从智力一级到四级,只要是生活能够自理或者半自理的都可以在这里托养,托养期间,我们开展了文化课,比如三字经啊,千字文的一些朗诵,还做一些手工,给他们搞一些情景交流,培养他们与社会融合的感觉。残疾人在这里托养,不会耽误家人,也就是他监护人的工作,让他们可以很放心的去从事劳务活动或者工作方面的事情。”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手机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