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连云港第100位、第101位“中国好人”上榜

2020-10-27 16:23:02

今日,

中央文明办发布8—9月中国好人榜,

我市朱金霞、刘舒两位市民双双入选,

为我市第100位、第101位

上榜的“中国好人”。


今年55岁的朱金霞,是一位脑瘫孩子的母亲,她曾背着女儿多地就医,陪着女儿一起做康复训练,女儿逐渐具备自理能力。这些经历,让她萌发开办儿童康复中心的想法,并在2010年创办了博爱儿童康复中心。先后帮助300多名脑瘫孩子康复后融入社会,并被评为区级、市级、省级贫困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被江苏省残联评为优秀残疾人之家。她还获得“爱心妈妈”“连云港市三八红旗手”“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由己及人勤奔波 为脑瘫患儿建起“温暖之家”


“来,小萱,我们来慢慢地走,来,慢慢地,哎呀,真厉害。”见到朱金霞的时候,她正在为一位脑瘫患儿小萱进行康复训练。


小萱是一位患有脑瘫的13岁女孩。刚接受训练时,流口水、喜欢咬手指甚至不会走路,60项生活和智力水平评估只得了8分。平时小萱下课后,由于妈妈上班来不及接,朱金霞都会带着她在康复中心门口空地上练习行走,讲故事给她听。现在小萱学会了自己吃饭、上下楼梯、讲故事,还学会了唱歌。孩子父母感到要撑不住时,朱金霞经常用她的经历勉励孩子的父母:“没有过不去的山,没有迈不过的坎儿。”这句话也浓缩了朱金霞的前半生。


1996年,朱金霞早产生下了一个可爱女孩,起名董晓红,希望她可以给家里带来温暖、阳光。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当中时,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出生4个月的晓红反应不似同龄孩子灵敏,8个月时,出现抽风现象。到医院一查,女儿患了脑瘫!这个结果,让夫妻俩感到晴天霹雳。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朱金霞抹掉眼泪,放下与丈夫一起打拼的生意,背着女儿开始了漫长而坎坷的求医之路。



脑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后期的治疗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在求医问药之时,毫无医学基础的朱金霞还自学康复知识,帮助女儿进行康复训练。女儿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从原来说话不清楚,到学会了跟人正常交流;从原来坐都坐不稳,到能站能坐。看到女儿一天天好转,朱金霞的心里得到了些许安慰,也萌发了在本地开办一家脑瘫儿童康复机构的想法。而面对着资金压力、专业技术压力和人手问题,朱金霞没有气馁,她顶着朋友的规劝,多次到各级部门申请,到她求医过的医院恳请专家支持,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2010年,朱金霞租房办起了连云区第一家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博爱康复中心。


视若己出发善心 做脑瘫患儿的“护梦天使”



“孩子是家庭的天,也是我们的天。”如她所言,朱金霞把康复中心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用坚持坚韧帮助孩子康复,用热心爱心给予孩子温暖,彰显了人间大爱。


此前,一对年轻夫妇的三个孩子,都患了脑瘫,全家苦不堪言,只能来寻求朱金霞的帮助。朱金霞赶紧帮助他们办理康复救助事宜,并减免康复训练经费,大大减轻孩子的家庭负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平时一直陪同孩子们一起训练的奶奶突然去世了,爸爸在外打工,一个妈妈带三个孩子训练,根本照顾不过来。此时善良的朱金霞,更是把孩子们视如己出,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训练时,打开电风扇;口渴时,送上温水;孩子的鞋带开了,为他们系好。经过朱金霞和同事的悉心照顾,有两个孩子都能够独立行走,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最怕的是,所有的努力之后,一切却要推倒重来。”朱金霞说。经过康复训练,孩子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一次不小心的感冒、没能坚持吃药,孩子的一次抽风,就让这些付出付之东流。此时,朱金霞就会给大家打气,跟孩子的父母沟通,坚持让孩子吃药,注意防止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在朱金霞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康复中心孩子的康复有效率达到95%以上,家长的满意度也超过99%,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朱金霞有个梦想,那就是让广大脑瘫儿童将来能够和正常儿童一样,上学并且以后可以服务于社会。于是,她提出“突破围墙、勇于创新”的想法。面对社会压力,她不气馁、不放弃,经常深入社区、超市、企业、幼儿园、小学做工作。前不久,还带领一些儿童去超市认物品、价格等,有些适龄儿童成功地进了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玩乐,得到了认可和支持。她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残疾来博取同情与怜悯,而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能力来赢得理解与支持。”


疫情无情人有情 跨省援助湖北黄石“同行”



“有时候你不配合做康复,妈妈会打骂你,但却忘了你是上天赐予我的折翼天使。”一位彭女士在朋友圈发文感慨,“听了焦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家住黄石市大冶的彭女士,孩子今年4岁,患有痉挛性瘫痪,需要家长帮助才能直坐,很多时候孩子调皮,彭女士也就缺乏了耐心。焦老师是连云区博爱儿童康复中心的老师,为孩子上了近半个月的网络课程后,彭女士意识到自己对待和培养孩子的方式不太正确。“我应该多一点包容和理解,我不愿为谁改变,但我只愿你变得更好。”彭女士说。


自战“疫”打响以来,朱金霞带领博爱康复中心全体师生和家长同舟共济,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此间,针对本地脑瘫儿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现实,她率领团队优先开办“空中课堂”,组织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指导;同时对接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康成康复中心30个儿童,通过网络课程,为湖北地区困在家里的特殊孩子们义务授课。“自疫情发生后,看着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十分辛苦,也十分敬佩。虽然去不了一线,但一直想着利用康复中心的力量,通过网络课程,为湖北地区困在家里无法去康复机构的特殊孩子们义务授课,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朱金霞说。




疫情期间,朱金霞的善举还远不止如此。“你们辛苦了,这么长时间都没休息,真让人心疼。我们帮不上忙,能够让大家吃上新鲜的蔬菜,算是我们的小小心意。”朱金霞将自家种的400多斤蔬菜和自掏腰包购买的鲜鱼送给社区一线防疫人员。这不是博爱康复中心第一次行动,从年后的2月份开始,他们前后将“爱心蔬菜”捐赠到二十多处抗疫最前线。据统计,疫情期间,朱金霞带领团队共计为抗疫一线的勇士们送去3万多斤绿色蔬菜。


朱金霞说:“这是一份爱的传递,这是一份爱的反哺,曾经无数人帮助了我们,让我们博爱的孩子在枯燥的训练中看到了人间那份爱,让他们明白生活不仅仅只有当下的辛苦,更有对未来的期盼。”



刘舒,女,1983年4月出生,第一批连云港市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东海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面对武汉突发疫情,刘舒第一时间带领ICU全科人员提交请战书,并作为第一批连云港市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带领队员奔赴前线。她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医院之一,护理任务重,作为队长的刘舒接触的病人最多,干的活最重,面临的危险也最大。她创新“一看二摸三感觉” 的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法,采集成功率100%,获得全院推广。3月30日,刘舒又奉命转赴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继续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与病魔斗争。直至4月12日,刘舒和队友们平安凯旋。


取大义  疫情面前展江苏新形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乱了全国人民的生活,也让在东海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岗位工作九年的女护士长刘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医院工作期间,刘舒除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外,还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面对武汉疫情爆发和蔓延,她积极响应号召,瞒着年幼的儿女和年迈多病的双亲,连夜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奔赴武汉防疫一线,并郑重承诺:身为医务人员将不计风险,不求回报,随叫随到,绝不退缩,为阻击疫情蔓延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2月2日当天她就被选拔为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并担任第一批连云港市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到达武汉后,刘舒因思念一双儿女和体弱的父母心切而暗自落泪,彻夜难眠,但她顾不上与家人联系,带领全队马上投入到紧张的业务培训和考核中。在岗位选择上,刘舒主动担当,毅然选择风险高、任务重、责任大的院区重症监护岗,立刻投入到险象环生的一线抗疫斗争中。“面对武汉严重的疫情,我要选择抢救危重病人的岗位,尽自己一份责,出自己一份力,更好地展示江苏人新形象!”

  

作表率  无畏艰险冲锋向前勇担当

  

刘舒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武汉市五个集中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医院之一,里面住着56位危重症患者,护理任务重、标准要求高。作为第一批连云港市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的刘舒除了做好自身日常值班外,每天队员防护服的穿脱是否规范,她都要一再检查;发热门诊医护宿舍每天两遍洗消,她都要一再查看,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常常让她累得喘不过气来。团队里的年轻人都说:“刘护士长事无巨细,对待我们,就像家长、像大姐姐一样”。刘舒每天还要比别人额外付出六七个小时来照顾患者。



“她在污染区呆的时间最长,接触的病人最多,干的活最重,面临感染的几率也最高。”同事们纷纷说。一天深夜,有一位重症患者病情突变,需要立即拔除气管导管,整个过程会产生气溶胶喷溅,增加病毒感染风险,按操作规程,护士应当先去护士站戴好护面屏等防护用具后方可实施操作,可是当时情况万分危急,患者危在旦夕,刘舒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冲向前为病人拔除导管,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在我眼里,病人首先要立即抢救,而不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事后面对同事们的担心,刘舒斩钉截铁地说。采集患者血气分析的工作感染的风险更高,操作难度更大,许多护士不愿也不敢做,“我是队长,我先上!”每次采样刘舒总是奋勇当先。为了提高采集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她凭借着ICU多年临床经验,在工作中创新“一看二摸三感觉” 的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法,安全而高效地完成200多次取样工作,采集成功率100%,获得全院宣传推广。武汉当地医院都缺少护工,刘舒带领队员主动干起护工的活,扫地、消毒、清运垃圾等,为病区患者营造卫生、干净、整洁而舒适的住院环境。  

精护理  春风化雨暖人心

  

新城院区住进来的病人都是危重型的,树立信心对于康复很重要。许多人恐惧心理严重,不配合治疗,一部分甚至产生轻生放弃治疗的想法。刘舒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挨床挨个地做心理劝导,帮助重症病人重新树立起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爷因病情严重拒绝气管插管进一步治疗,“老人家,您可不能这样想,您子孙满堂,多有福气。您的家人有多爱您啊,现在的医疗技术这么发达,肯定能治好您的病!”刘舒将他视为自己的爷爷日夜开导。老人牙口不好,胃口也不好,想吃黄瓜,刘舒便从几十里外买来新鲜的黄瓜,并细心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用温水温好后一匙一匙喂给老人吃。在刘舒精心开导与照料下,老人信心倍增,主动配合治疗,目前病情日益好转。“小刘护士真是我的亲孙女哇!”老人逢人便夸。在刘舒二十多天精心护理下,先后有13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危重患者治愈率位居武汉前列,“是刘护士长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出院的患者万般感激地说。

  


3月30日,完成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救治任务的刘舒和队友们又奉命转赴被称为武汉疫情“震中”的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继续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与病魔斗争。直至4月12日,刘舒和队友们平安凯旋。返回东海后,刘舒又加入了东海县“好人故事大篷车”宣讲团,深入企业、机关、医院和社区,宣讲“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传递道德正能量,受到当地干群强烈好评。

  

在武汉“战疫”期间,刘舒被第三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火线发展为预备党员(全省仅四人)。她先后获得连云港市三八红旗手、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连云港市青年文明号、东海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支援武汉战“疫”先锋、江苏好人、江苏省“抗疫最美家庭”、连云港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刘舒的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江苏电视台、新华报业网、连云港日报、连云港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连云港手机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