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走心”扶贫托起小康梦
全面小康从来不是单纯的数字清零,而是深刻的社会进步。那么小康奔的是什么?记者一路上都在追寻这个问题,在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里,是工人们心满意足的笑脸;在雨后春笋般的扶贫产业园里,是家家户户有门路的底气;在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眼里,是为困难群众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劲头,更有奔头。
位于东海县青湖镇的连云港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是周边村镇老百姓心里出了名的“牛企”。不仅仅因为这里年产400万件世界知名品牌服装,更重要的是为2000多人带来了就业机会。2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裁剪、缝纫、检验,各个岗位忙而有序,很多人曾经是没有收入来源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这其中还有人脱颖而出,从没有工作经验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了公司的中层干部。
管理着7个大组、将近200名工人的付海玲浑身上下都透着自信干练,谈起她从脱贫致富到收获职业价值的故事,很多工友都说,这得益于车间用心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制定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不论服装款式更新有多快,他们也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新技术。 今年9月份刚入职的万海州,虽然还没有适应拷边机一类的机械化操作,但手却巧得很,心也特别细。付海玲正是看中了他专注有耐心的性格,将他调整到了模板机工序,半个月锻炼下来,口袋盖绗缝就能操作得又快有准,和模板尺寸分毫不差。
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让昔日的贫困户们实现了稳定脱贫,最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订单式”“点单式”培训,因人而异的用工方式也解决用工单位与劳动技能供需矛盾。当然,扶上马更须送一程,防贫“补血”发展扶贫项目,才是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保障。
源之于扶贫,用之于人民。扶贫资金管理严格规范,扶贫资产运营透明高效,才能真正脱贫致富和防贫兜底。我市通过开展扶贫资产“123”专项行动,摸清扶贫资金的投入、形成的资产及收益等情况,“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06亿元,形成扶贫资产1306个,全部确权颁证,扶贫资产累计收益1.02亿元,也全部打卡到村到户。
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时刻警醒我们:扶贫工作必须踏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走心”扶贫一定能托起小康梦。
融媒体记者丨邵海生 陶静 孙硕
编辑丨徐蓓蓓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