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在龙尾河畔」|序言

2021-01-23 18:58:14

「家在龙尾河畔」|序言📖

家在龙尾河畔_00.jpg

《家在龙尾河畔》简介

2020年,一部名叫《家在龙尾河畔》的自传体散文集诞生了,书的作者叫张耀山。作品诞生之初是非常之年,诞生之际是非常之时,诞生之作是非常之举。因为这样一本书的问世与这个年景的许多元素有着高度的契合,因而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家在龙尾河畔》始终以平民生活为底色,热烈地拥抱生活,处处可见血浓于水的家乡情节,绝不像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找不到自己的原乡。正是那些琐碎的、点滴的生活细节,构建了作者极尽渲染的龙尾河畔泛黄的岁月。

93502e4dac04b58b1ca03227e52f175.jpg

fca4e43fa35a2d1cad0ee3ce895ce4d.jpg


 - 关于作者 -

张耀山,1955 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生于连云港,曾就职于连云港市文联。连云港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十三届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连云港市安东书院院长、连云港市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他认为家不是由物质堆砌起的空间,家是情感的载体,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

家在龙尾河畔_04.jpg



序言·周维先


周维先,1937 年生,江苏宜兴人。1958 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连云港市文联原主席,江苏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戏剧家协会理事、江苏电影家协会理事。


读书,永远是一件可以使我沉浸其间的事。沉浸了,就什么都忘记了。 


十数天中,我读了三遍《家在龙尾河畔》。我代入了,神游其间了。不由得发问∶他是谁?是我熟识的张耀山吗?都说在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几十年的张耀山,确当如此吗?


读耀山的书,让我不知不觉走近了另一个未曾知晓的耀山。这个耀山,像一张已然变黄的黑白照片,跟我熟悉的彩色影像相爱相杀,相映成趣,渐渐重叠在一起,在落英缤纷的似水流年中,在可控而又不可知的命运的跌宕沉浮中,变成了一个更加多面、更加立体、更加风神俊朗、更加有血有肉的张耀山。


一个人,一条河,一个家,一座城。


这一切,造就了天资聪颖,才气纵横,不按常理出牌的血性男儿,也渲染了这本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斑斓不羁的底色。


d506918593ba2dd155917434f83ac1f6.jpeg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书法家的自传来读。


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帧龙尾河渐行渐远的风情画,蛮荒小镇一个不太安分的孩子的成长史,苏北新大陆一幅逸笔草草的《清明上河图》来欣赏和把玩。


你更可以跟随张耀山的一家人,于芦苇摇曳、萤火虫飞舞的夜晚,在U形半岛上吹奏升斗小民的悲欢离合生聚死别,叹惋人生的美好与无常。


是啊,可改变的是命运,不可抗拒的是宿命。而生命不是拿来挥霍的。生命从来就是用有限来对抗无限的。古今中外,夜以继日挥舞生花妙笔的艺术殉道者们,谁能说自己不是在挑战无涯无际无始无终的时空呢?


君不见,在通向喜马拉雅的漫漫长途上一路狂奔的张耀山坦陈∶我是为书法而生的。


仅止于书法吗? 张耀山难道不是为美而生的吗?这个世界缺少美吗?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灵性,认识美的眼睛。


张耀山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数十年间,他用炽热绚烂的年华,用汪洋恣肆的才情、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在秋风冬雪中不舍昼夜与时间赛跑——能跑的时候放开跑,不能跑的时候玩儿命跑,为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向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恨于斯的龙尾河,向他爱的和爱他的人,奉献更脱俗更丰饶更不可思议的人间大美。


24713d387e118d9ce44cc6f6157484a7.jpeg


他发力了。不,他很尽力。——-那是洪荒之力啊!


👆关注连云港手机台,每周更新《家在龙尾河畔》音频👆


END

编辑丨方婧瑄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FM9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