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洪门街道:协商议事“黄金屋” 乡村振兴新动能
初春的暖阳透进窗明几净的玻璃,洒在方形的木质大桌上,抬眼望去,白墙上镶刻着庄重的政协徽标和高度凝练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图版。“很多事情,在这里,聊一聊,议一议,很快就能解决。”这样精心布置的协商议事室,是群众常来常坐常聊的地方。
近年来,江苏连云港洪门街道横向盘活各类资源,把协商议事室融入到推进社会治理探索中去,通过政协委员进村进户征集问题线索,将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事项摆上政协议事平台,让协商成果结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惠民”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乡村环境“靓”起来
在洪门街道洪门村往东400米处,一条南北走向的蔷薇河绕村而过,一阵春风拂过,湖面荡起阵阵涟漪,成群结队的海鸥追逐嬉戏,河堤岸边新种的树苗迎着阳光竞相生长。“短短两个月,这儿简直大变样,以前是乱圈乱种,现在是鸟语花香啊。”住了多年的村庄,在洪门村村民夏建国眼中,最近身边的一切都与往常不同,蔷薇河洪门段河堤占地约60亩,一直以来,部分村民圈地种菜,一些农业废弃物、化肥、生活垃圾乱堆在河堤上,下雨天容易冲进河内,导致水质受污,每年街道和村都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多次清理。如何从根源上改善生态环境?群众的事,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洪门街道先后3次组织村民开展协商会议,找准环境改善方法,决定在河堤上建设绿化苗圃,打造花园小道延伸至吴来华家庭农场,形成一个集观光、垂钓、休闲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基地。
乡村产业“旺”起来
“今年龙虾养殖产量不错,价格比去年高,目前销售额已达到了28万元。塘里的莲藕还没批量采摘就已经被客户提前订走一批,预计今年莲藕纯收入能达33万元,一个藕塘,两份收入。”家庭农场负责人吴来华乐滋滋地说道。洪门村共有4138口人,耕地2800亩,之前乡亲们主要依靠种植传统的稻麦及蔬菜获得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增加村民收入,洪门街道组织政协委员走访调研吴来华家庭农场项目,根据调研结果,街道在村里开展了“我为乡村发展献一计”的协商议事活动,邀请老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村干部进行了协商。“洪门村紧邻蔷薇河,水源充足,地理位置优越,建议发展循环产业”“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创业”“利用废旧厂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经过充分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因地制宜推广“藕+”产业新路子,培育出一把加快精准扶贫、带动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乡村日子“美”起来
“既是议事室,也是阅读室。”新庄村党总支书记介绍道,很多村民成了这里的常客,一起聊聊养生防病知识、看文艺演出……现在,议事“黄金屋”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今年以来,洪门街道将议事室与村居会议室、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党员政治生活馆共享,立足打造“议事室+”,组织开展书香阅读、党史学习、红色故事会、文艺活动演出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洪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表示:“今后,我们继续将议事室打造成为接待村民、协商议事、学习提升、开展活动的重要基地,进而提升乡村协商治理水平。”
往日“乱圈乱种”的村庄,如今果木葱茏、群鸟栖息;曾经“水质受污”的蔷薇河,如今绿水悠悠,沙鸥翔集;昔日“日子紧巴”的百姓,如今欢声笑语、幸福满面……
下一步,洪门街道将不断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拓宽村民议事协商范围,探索创新村民议事协商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陈瑶 王影)
编辑丨叶书均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教育厅官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