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第三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发布
根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安排,近期各县区、功能板块分别确定了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现分批予以公布。
连云港市第三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1.践行绿色交通理念,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和低碳绿色出行方式,城乡客运一体化项目分步实施,规范化运营郡泰公交公司,年内规划41条公交线路,优化95个站点,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将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60辆,实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
2.实施垃圾资源化工程。建成16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处置。在临港产业区新建1座年处理能力25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线。
3.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组织开展电商普及性培训及电商实操培训,拟年内完成1000人次电商普及性培训及2000人次电商实操培训。推进主题服饰产业园项目,建设科奇电商直播产业园,年内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0亿元,快递包裹发单量突破 5000万件。
4.实施农房改善工程。打造新型农村社区项目13个,改善农房3000户;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争创省级示范小区3个,市级示范小区10个。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绿美村庄20个。
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降低管网漏损率,铺设主支管道160公里以上;建成一期规模4万立方米/日的四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有效缓解农村居民水量、水压不足等问题。
6.实施地表水改善提升工程。推进善后河、车轴河、通榆河、叮当河等重点河流沿线秸秆离田,河堤马道退耕还林,优化种植结构,减少面源污染,从根本上改善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用水环境。
7.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6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8.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扶持壮大伊山镇、侍庄街道、南岗镇3个乡村振兴(扶贫)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杨集镇潮河村、小乔圩村,侍庄街道侍圩村,龙苴镇石门村4个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
9.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建设。“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项目落地覆盖率达100%,12个主要涉农镇街每家打造2个联建示范典型项目。
10.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九年制学校小学部、新区实小四期工程、伊西九年制实验学校等项目建设。启动教室空调安装工程,完成部分学校空调安装及线路增容改造。
11.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成山前安置房、伊云湖畔安置房、 民生花园安置房3700套。
12.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实施伊山路、伊尹路、西环北路、中大街、民安路等道路两侧雨污水分流改造及配套延伸附属工程。实施镇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
13.全面提升健康工程。投资8000万元,在7家医院新建发热门诊,投资3.5亿元,新建灌云县妇幼保健院,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标准建设,新增床位480张。
14.实施养老事业推进提升工程。完成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 200余人次,完成300户符合要求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改建县原福利院,为县域范围内失能、半失能特困老年人提供集中护理服务。
15.推进伊云湖、盐河、小鸭河等片区沿河沿路体育设施建设,新增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健身路径等13处,建成伊云湖体育公园,打造“15分钟健身圈”。
16.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文艺基层巡演30场次,组织开展大中型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50场次,全年送戏下乡79场次以上,送电影下乡3600余场次。
17.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政策补偿比不低于70%;大病保险政策补偿比不低于60%;医疗救助对象免费参保,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政策范围内总费用的10%以内。
18.城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穆南线、穆新线、圩伊线 (洋桥农场段)等21.1公里路段大中修,完成3.3公里305县道改线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1公里,改造五类农桥17座,完成67公里农路生命防护工程。
1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精准识别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高龄失能老人,按照政策保障标准足额发放救助金;大力度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社保扩面行动,有序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5%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联网覆盖率100%,参保人员养老金发放率100%。
20.实施就业保障工程。组织开展30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新增就业6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800人,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1.实施市政设施提升工程。重点实施13条市政道路提升工程,稳步推进振兴路市政化改造、中大街、民安路等黑色化改造,同步推进灌云东部城区道路建设;建设东城区强排站,解决东城区易淹易涝片区设施短板。建设小鸭河北岸停车场。提供免费车位80个,有效缓解群众出行难、停车难,提升街区品质。
22.优化营商环境。以电视问政倒逼问题整改,以作风测评倒逼服务提升,以强化监督倒逼作风转变,充分发挥产业项目服务办公室平台作用,持续开展《监督进行时》电视问政,严厉查处侵害企业和广大群众合法权利行为,努力打造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
23.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拓展“不见面审批”领域,提供便捷为民审批专项服务。打造“灌云县医保业务不见面——备案不见面 就医更方便”服务专窗,实现异地就医备案、转外就医备案等25项业务全程不见面办理,全流程线上审批。企业登记实现全链条不见面服务。实现0.5个工作日证照办理,银行开户、刻章备案全链通服务。
24.实行“点单式”精准靠身服务企业机制,深入企业了解困难诉求,协调推进解决问题,加快培育临海新材料、紫燕食品、科伦多等一批龙头企业。
25.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200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800批次,实现5000批次食用农产品行政快检,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26.开展司法为民专项执行监督活动。针对农民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申请执行案件,对不当终结执行、消极执行、不及时发放执行款等行为开展专项监督,构建涉民生领域执行监督保护机制。计划全年涉民生执行案件有财产查控480件,执行到位3000万元以上。
27.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深入开展法律帮扶和法律服务。每个网格培养1名以上法律明白人,由村(居)委会组织遴选后报司法所备案。年内培育网格法律明白人328名。
1.按照“一级A”标准,完成全区5个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保持入海水质稳定达标;实施智慧水务工程,确保全区污水处理系统达标运行。
2.推进水美连云建设,在城区河道适量种植适生植物5000平方米,净化河道水体。完成市场河、老君堂中心涧沟等10条河沟黑臭水体治理。
3.展示自贸区服务便利化品牌,由市场监管、银行、税务等部门,安排专人全流程、全参与、全热情、全到位帮办,实现自贸区企业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房屋租赁等一条龙帮办、百分百保姆服务。
4.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实现全区21个村企联建全覆盖,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5.完成国土绿化1000亩,其中成片造林500亩,退化林修复380亩,四旁植树10万株。
6.新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房45个,开展“两定一撤”管理试点。
7.基本完成农村不动产“房地一体”登记颁证工作。
8.在黄崖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年内完成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
9.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茶农”模式,实现茶叶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带动200余户茶农致富。
10.新建云山实验学校,办学规模为小学36个班、预留初中24个班;新建幼儿园1所,办学规模为12个班;建成苏州外国语新城校区一期工程。
11.举办各类招聘活动50场次,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适应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
12.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全区符合条件的2000名老年人提供午餐配送服务。打造砚航社区、大巷社区居家养老综合体,实施海州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
13.推进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签约率稳定在70%以上;实施健康宝贝工程,为全区孕妇提供孕前至产后全过程和0—6岁儿童12项妇幼健康技术服务。
14.建设院前社区、荷花社区、大港社区儿童关爱之家。
15.新建公益性墓穴5000座,其中新建天河公益性墓穴1000座、板桥黄泥湾墓区公益性墓穴2000座、云山排淡河人文绿园公益性墓穴2000座。
16.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涵盖水上观景平台等内容的云山街道圣贤广场综合建设项目,可有效辐射周边居民2万余人。
17.实施燃气入户及管线改造工程,改建燃气管道67公里,新增燃气入户800户。
18.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提升“三供一业”管理移交小区房屋280栋、7494套,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移交物业用房3040平方米。
19.推进东哨路等道路建设,延伸云港路至徐新路。
20.提升城市公园(游园)品质,完成西小山公园入口改造,完善景观绿化和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的西园游园建成开放。
21.完成海湾路景观桥、海郡路景观桥和海滨大道桥等3座桥梁照明提升,新增及改造路灯300盏,实现亮灯率98%以上。
22.实施全区职工身心健康关爱保障行动,完成5000余名职工续(参)保市职工互助互济保障计划。
23.“一件事”改革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受理模式,将过去需要跑多个部门、多个窗口才能办理的事项,经过整合、流程再造、帮代办,变成一扇门、一窗办。
24.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服务,在全区培训170名法律明白人。
25.公证服务队进基层,开展公证法律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根据群众需求提供“上门服务”。
1.建设渔湾游客服务中心。主要包含游客展示中心、综合性商业服务场所、精品酒店、餐饮等8栋多层建筑及1座中心塔和大型停车场,配套建设地块绿化、道路广场等辅助设施。总用地面积505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5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9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地下停车位1120辆。
2.加快推进云台街道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工程。建设村民住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幼儿园、创业街区等公共设施,并配套建设水、电等公用设施以及项目区域范围内的室外工程,包括道路及沿线景观绿化、停车场、社区景观绿化等。
3.持续开展“美猴王”文明旅游志愿服务。在花果山风景区各岗位,为全国游客提供高质量文明旅游服务。
4.大花果山智慧景区建设二期工程。二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工程、硬件采购安装工程、软件系统、软硬件结合系统。
5.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以年内全部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30万元村为目标,推动政策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生活富裕。
6.实施云台街道景区景观绿化工程。云台西山采石厂谭沟绿化提质60.5亩;云台前关村花果行绿化提质217.5亩;云台西山采石厂龙山头绿化提质66亩;云台丹霞采石厂谭沟绿化提质60亩;春季造林5000亩。祥云景点项目在大堂顶区域种植流苏等白色花系苗木1万株,完善祥云景观,提升赏花体验。
7.创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成2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8.创省级绿美村庄。建设1个省级绿美村庄。
9.云台街道管道天然气一期项目。云台街道管道天然气一期项目,覆盖西山、丹霞、前关、后关村。铺设低压架空管道100km,dn200中压管道6.05km。
10.南云台林场云林分场片区自来水改造工程。给自来水管道改造,一户一表。
11.实施校安工程。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中小学校舍400平方米。
12.开展贫困生救助。发放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
13.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建立完善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基金”。
14.发放残疾人困难补助。为492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15.完善职工互助医疗保障。完成1000名职工加入互助医疗保障计划。
16.加大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力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
17.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3场次、广场文化活动10场次,群众文艺团队展演5场次。
18.建立完善“24”小时行走的城管微信群。重点景区、路段设立城管微信服务群,把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需求当作第一要务。微信服务群成为城管部门与商户沟通,为商户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
19.聚焦治理重复新方法化解积案办实事。全面加强专项治理工作,化解国家交办13件重复信访案件,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20.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建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深化“双网融合”。
21.开展工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为景区规下企业排查较大以上风险隐患。
22.创建“无诈社区”。确保5月底本地发案出现拐点,6月份当月和上半年案件同比均明显下降,全年案件有较大幅度下降;群众对反诈宣传防范知晓率达80%以上;涉诈重点人员列管率达100%;社区实现零发案,且无新增电诈犯罪嫌疑人。
23.培育社区网格法律明白人。在村组干部、村妇联干部、农村党员、大学生村官、农村综治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中遴选3名网格法律明白人,进行法律宣传和服务。
24.开展朝阳林场老职工生活区环境整治。清理乱堆乱放、陈年垃圾200余吨。新建水冲公厕1处。铺设下水管道80米。新建围墙160米。
25.“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实行统一权籍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
26.持续深入开展“党旗映山红”党员志愿服务。组建中心、所、站党员志愿服务队,与村(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组织在职党员志愿者到村(社区)报到,认领1个以上志愿服务项目或岗位,开展结对帮扶、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倡导、敬老爱老、免费义诊、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
编辑丨叶书均
审核丨段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