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市第五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2021-06-17 15:35:37



根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安排,近期市级各部门分别确定了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现分批予以公布。



第五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核心战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狠抓产业投资、推进产业发展。(5件)

1.加密陆上铁路班列、海上航线航班,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在陆向方面,打造精品班列线路,优化既有的连云港至中亚、蒙古、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4条国际班列通道。持续推进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等“一带一路”沿线场站建设和运营。在海向方面,放大和加密现有集装箱航线,开通至美东远洋航线、至南沙集装箱内贸航线,新开至重庆、虞城、合肥、西安/广州4条铁水联运通道。(市港口控股集团)


2.聚焦“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方式调整,扩大铁路集疏港、海河联运量,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客户物流成本。(市港口控股集团)


3.开展项目跨境合作,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人才项目支持。帮助企业牵线搭桥,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国际科技合作和洽谈。(市科技局)


4.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钢铁企业开展超低排放绩效评估,定期调度,落实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全流程超低排放要求。确保全市实现全年PM2.5降至36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市生态环境局)


5.实施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在石梁河水库库区开展截污治污试点,对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进行治理,新建污泥池,配套建设人工湿地;建设生态塘,配套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滞流塘等;建设生态河道、沟渠,配套建设绿地。(市水利局)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强化“三重”导向,加快“五化”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4件)

1.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加强项目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抓项目落实的能力;召开全市富民兴村现场推进会,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持续压实各级抓党建促振兴的主体责任;跟踪项目进展,提升项目发展质效,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市委组织部)


2.提升少数民族群众职业技能。做好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市民宗局)


3.帮助结对村(社区)完善基础设施。购置太阳能路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整修部分排水渠,解决排水不畅问题;帮助打造村史文化长廊,丰富四里村文化内涵;修缮部分贫困老党员危旧房屋,解决安全隐患。(市总工会)


4.建设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第一期)。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区域范围内农业农村现代化。(市供销总社)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凝心聚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8件)

1.开展“百校千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通过募集优质岗位信息,面向我市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线上就业岗位推荐、线下求职面试、就业观引导等就业服务,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团市委)


2.设立“连云港退役军人关爱基金”,通过社会捐助、慈善资金、政府补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帮扶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3.打造文创融合、共享服务平台。建成市文创线上线下运营中心,建设2个文创产品展销店(点),举办文创市集、“创意连云港”文化创意创业大赛,为青年、大学生等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市委宣传部)


4.举办2021“连聚英才•智汇港城”高校行科技合作与项目对接会,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促进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向我市转移、转化。(市科技局)


5.关爱困境留守儿童。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把爱带回家-关爱儿童暖冬行”活动、“童心·圆梦”—关爱留守儿童微心愿征集活动;举办留守儿童夏令营;评选一批“海生草之星”和“海生草优秀志愿者”。(市妇联)


6.实施电梯安全与应急救援“天眼”工程。升级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对全市公众聚集场所、住宅小区在用的乘客电梯加装智能监控装置。(市市场监管局)


7.为新就业人员发放公积金贷款。支持新就业人员通过补缴公积金形式增加可贷额度。2021年发放新就业人员公积金贷款6000万元。(市公积金中心)


8.实施沈圩桥下穿铁路涵洞道路修复工程。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及工程设计方案,尽快恢复沈圩路下穿铁路涵洞的正常通行,解决当地群众通行难问题。(市交通局、市铁路办,海州区)



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5件)

1.实施人才来连“居无忧”工程。通过发放购房券、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生活补贴、推行人才共有产权房、提供人才公寓等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连工作。(市委组织部)


2.简化大件运输许可办事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将许可申请由窗口办理改为网上办理,将原来事前现场许可审查受理改为事中网上核查受理,实行工作日延时,双休日、节假日提前预约和上门服务工作模式,建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实行“一对一”服务。(市交通局)


3.打造“便民高效”新引擎,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推动商事登记从“审批制”向“确认制”转变;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限制,推进“一照多址”改革;再造企业开办流程,一次登录,全网通办;深化审批事项“一件事”改革,推行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应用; 立足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职能,多途径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市场监管局)


4.合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深化“三级协调”机制功能作用,采取联合督办、跟踪督办等方式,推动群众关心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置。(市12345公共服务中心)


5.深化全市法院系统“家门口”式诉讼服务。实现在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异地办理市域范围内的立案登记、档案查询、案件查询等诉讼服务业务;畅通网上立案渠道;深化跨域立案;加强24小时自助法院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和谐稳定。(4件)

1.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开展“假日执行”“凌晨突击”“集中腾房”等以涉民生为主题的专项执行行动,建立“立、审、执”的专用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完善财产线索征集制度,采取执行保险救助机制,对长期未结的终本案件再执行活动等多种方式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市中级人民法院)


2.创建城市管理示范路。以创建城市管理示范路为抓手,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环境面貌,从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维护、市容秩序管理、建筑立面管理、道路景观建设维护、长效管理等6个方面入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环境面貌。(市城管局)


3.开展千村善治推进工程。建立网格化组织体系,构建“以县区为网格中心、以乡镇(街道)为网格分中心、以村(社区)为网格单位、以网格为基础单元”的网格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健全网格化运行体系,强化“网格”+“警格”两网融合,建成3405个农村网格数,对网格党建覆盖率、县乡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规范化建成率等8个方面指标进行重点推进;建立网格员培训体系,定期举办网格化社会治理培训班,专职网格员培训上岗率达100%。(市委政法委)


4.推进基层网络综合治理“e站e点”建设。推进街道设立“网络综合治理e站”,社区设立“网络综合治理e点”,常态化开展日常舆情监测处置、举报辟谣、网络普法宣传、网络平台监督、微信群组管理等五项网络生态治理工作,打通基层网络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市委网信办)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张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