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他们正在刷你的脸!
此前,合肥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在网上巡查时发现了一则可疑的互联网广告,广告发布者声称自己可以通过模拟人脸识别技术,帮“客户”通过虚拟运营商办理手机卡。除此之外,对方还大量有偿收购身份证、人脸等个人信息。通过侦查网警发现,广告发布者马某有重大嫌疑。

在嫌疑人制作的视频中,人物是可以依照输入的指令做出眨眼、张嘴、皱眉等多种精细动作,模仿人物表情变化。同时为了实现以假乱真,人物的刘海还能不时随风飘动来模拟拍摄时的轻微晃动,有的视频背景也是可以动的,画面效果非常逼真。
经过演示,将一张静态的自拍照输入软件后,嫌疑人只需要数十秒,就能够将照片变为相应的动态视频,“可以念数字,而且能做到实时的。”民警表示,看起来难以置信的事情通过软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马某交代说,由于制作简单,这样的一个视频价格通常也就在2元至10元,不过“客户”往往是成百上千的购买,因此,团伙牟利巨大。
那模拟视频有什么用呢?
嫌疑人表示,他们主要利用视频办理虚拟运营商的手机卡,因为手机卡注册环节中需要人脸识别,而通过这些逼真的视频,就可以欺骗后台审核人员,完成手机卡的注册。注册好的手机卡,嫌疑人就会卖给犯罪团伙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
为了完成视频制作,就需要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照片,在嫌疑人的电脑里,警方就发现了十几个G的公民人脸数据,人脸照片和其本人身份证照片也被整理好,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一个个文件夹里。
“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自拍照等,被称为一套。”民警表示,成套照片被称为“料”,出售照片的人则被称为“料商”,而这些“料”在网上往往已经转手了很多次,但很多受害人对此却是毫不知情。
经查,马某所在的团伙就是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就是专门“收料”,另一个小组就负责制作视频并开卡。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编辑丨叶书均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中国警察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