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文旅之声》| 第三十五期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位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在海州桃花涧龙潭附近,峭壁下有一处山洞,门高4米,宽约3米,人称“桃花小姐洞”。小姐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宽敞开阔,可以在里面乘凉、下棋,内洞原来是敞开的,后来自然关闭了,据说这和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小姐洞内住着一位容貌端庄、心地善良的小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弹奏古琴,山上的樵夫经常能听到小姐洞传出的悠悠琴声。
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时,《水浒传》中的主角宋江起义军在攻打邳县东的淮扬军以后,长驱东进来到海州境内,夺取了十几艘大船,封锁了海口,直逼海州城东镇海门。宋徽宗赵佶闻讯甚是震惊,急派名将张叔夜前往镇压。张叔夜到海州后便乔装对起义军的进军路线进行勘探,在锦屏山附近发现一位穿着蓝色长裙罩白纱貌若天仙的小姐正在低眉抚琴,小姐得知来人竟是名将张叔夜之后,顿生爱慕之意。张叔夜与小姐依依惜别前在路边摘了束棠梨花赠与这位忘年的红颜知己,寓意小姐清新高雅堪比棠梨。几日后,张叔夜便针对宋江的战略部署招募了近千名死忠之士,并大败宋江军。处理完海州战后事宜,张叔夜前往小姐洞与之告别,次日便回京复命,被奖为徽猷阁直学士,不久便改任济南府知府,期间小姐与之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可惜战事如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并逼近京都开封,张叔夜深忧国事,时任邓州知州的他,亲自率三万人星夜兼程入京护卫,并在宋钦宗的支持下组织宋军在京畿地区开展了激烈的保卫战,最后终因寡不敌众为金军俘获,他严正拒绝了金军统帅的威胁利诱,为保大义自缢身亡。得知张叔夜的死讯后,小姐便关闭了洞门,从此再也没有出来过。为了纪念这段凄婉浪漫的忘年之恋,后人仿当年之景在小姐洞北侧种了数株棠梨花。
小姐洞的传说终究是一段故事,但张叔夜在海州大破宋江起义军最终将其招安却是真实的历史。
张叔夜,字稽仲,北宋开封人,因神勇过人屡受荐拔,被升为礼宾副使、通书舍人。后因有人进谗,张叔夜被派到海州当知州。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张叔夜第二次来到海州任知州。正是这次海州任职,使得他成了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会留名、《水浒》迷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史料记载,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在河北一带聚众起义,转战十郡,所向披靡,宣和三年,南下攻入沭阳县城。义军攻至海州时,被张叔夜伏兵城郊,用轻骑兵临海诱义军弃海登陆。义军登陆后,即遭张叔夜的重兵包围,被烧毁战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部投降,接受朝廷招安。张叔夜也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升为济南府知府。如今海州白虎山的古海州八景“虎峰夕照”附近,仍留有一块记录当年张叔夜登高题名的石碑。
彭云先生在《梁山好汉上云台》一文中也对这段历史进行了阐述分析。
当时,宋江一路烽烟杀往海州,节节胜利,明显看出是一种进攻性的转移。到了海州的海边,却不再前进,从张叔夜派兵诱战,看出来他们当时并没有要攻打州城的意思。那么,宋江等人要干什么呢?这就自然会使人想到,梁山泊义军是看中了云台山这块宝地。
云台山古称郁州山,方圆三百余华里,当时位于海中,与大陆不相连接。它山势崔嵬,奇峰入云,可进可退,易守难攻。加上林深草茂,物产丰饶,确是屯兵的大好地方。而山东现实中的梁山泊,并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天堑一般,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山,缺水少粮,若被官军团团围住,只有束手待毙,是不可能成其大业的。
宋江等人到了海州,也不止如历史上和传说中所说的三十六条好汉。他们的军队可能数千人,也可能数万人,否则官军和地方武装便不可能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以致到了不敢正面交锋的程度,张叔夜本是带有一部分军队的,也无须临时再组织一支千余人的敢死队去拼命。
既然宋江的实力雄厚,久经沙场,何以仅仅被烧了十多条船,遭遇了一千余名兵丁,便惊慌失措而一蹶不振?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宋江抢大船的目的,并非远航,只是往岛上运送部队和从沭阳抢来的辎重。待到根据地安置妥善以后,再主动过海出击,攻打州城。张叔夜料到了宋江的意图,他这才千方百计挑逗诱战,要在宋江还没有立稳脚跟的时候决一死战。
看来,宋江的大队人马当时已经上了岛,由他和副将断后。他们根本没有把海州的官军放在眼里,打了一场意料之外的战争,由于轻敌铸成大错,将一生的英雄业绩断送于此。
几千或几万人的食宿并非小事,云台山中人烟稀少,虎狼横行,加上寒冬腊月,冰天雪地,这些人到哪里去御寒呢?那就是今天仍能见到的藏军洞。
藏军洞是云台山的一个奇观,许多山麓都有,尤以花果山仙人桥一带较为集中。冬季草木凋零以后,站在仙人桥上北望,便可以看到山腰洞穴累累,不下一二百处。藏军洞均处于向阳避风的地方,每个能容纳十多人,都是依山挖坑,用乱石砌四壁,上覆一丈多长的巨大条石。虽然年代久远,洞底大多被沙石淤没,但形制仍然可以看得很清楚。
关于藏军洞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先民栖居的地方,这很难讲得通:开采大型条石,没有较好的铁器是不行的,那时候铁器还未出现。有人说是守山军队的住处,也不通:守山军队各有固定的营寨和城堡,这些都见诸史册,他们不可能成年累月地住在山洞里。只有占据荒岛作根据地的起义军,才有可能花那么大的力气在山坡上筑起洞穴,临时栖身御寒,待开春以后再看形势的发展情况另作打算。这在时令上也正好和起义军劫船的宣和三年二月相吻合,若是暖和的季节,山间尽是蚊虻蛇虫,人们在洞穴里是无法生活的。
云台山自古便是藏龙卧虎的军事重地,梁山泊好汉们若不是走错了一步棋,得以据云台山高竖替天行道的大旗,也许宋朝以下的历史,就不是今天所知道的这个样子了。

各位朋友,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来源 | 连云港广电广播传媒中心
连云港广电教育传媒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