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文旅之声》| 第四十五期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位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海州新坝,以盛产优质西瓜和大白菜远近闻名,以至于特产之名几乎盖过了其本身,记不起新坝在历史上亦是声名颇显——它曾是漕运的枢纽,商事盛极一时。

王廷相
(一)
寒水遥通岛, 扬帆借隐流。
星摇淮浦夜, 月湿海门秋。
世难几人在, 心灰百计休。
时闻南去雁, 还动故乡愁。
(二)
一投沧海岸, 云雾满青山。
按月候潮汛, 乘风扬客帆。
虽凝罢潮冽, 而笑不凄然。
剩有逍遥地, 苏公莫刺谗。
明兵部尚书与新坝
顾永光 于洋
王廷相(1474-1544),明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终其一生官至正二品兵部尚书。他博学多才,自幼寒食素风,一生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时代,是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正德“前七才子”之一。精通经术、星历、地理、乐律、河图、洛书等,毕生作诗二十七首,五言绝句颇有摩诘风致。自1502年中进士入仕途到1544年逝去四十年里,六次上书,五次晋升,四次被诬陷,三次被丢官,一次被罚薪资和入皇家监狱。仕途坎坷跌宕,渡尽劫波,死前三年还被赶出朝廷斥为民。
弘治十五年,王廷相以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可谓少年春风得意,好景不长,4年后返故里服丧逾期赴京后,被当时刘瑾诬陷有罪,贬为亳州判官,后经考察转为高淳知县,不久应召为御史。因谏“百姓造反,军务人员袖手旁观……”,字字珠玑,句句铮铮,武宗皇帝一应采纳并严肃批评总管军务大臣,不久陕西境内民反如云,武宗当即遣王廷相按察陕西,他到陕西后立即惩办镇守官员廖堂,遭诬告,致使枉负刑责入皇家监狱,桎梏数月,被贬为赣榆县丞,时年40岁。当时,海属新坝为云台山海域的一个航道口,是漕运的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枢纽环境,商贾云集,舟楫其布,但衡公心境极为凄楚婉凉,巡至新坝,朝发港口,一路所见暮秋霜至,北雁南飞,联想仕途逶迤,耿遭屡冤,尤加激起惆怅落魄之感,于是叹然吟哦,但诗二首情感婉转,自强不息,再振雄风的豪言壮气可见一斑。
第一首诗中的“星摇淮浦夜,月湿海门秋”,自然背景衬出衡公忐忑不安和深感世态炎凉的心态:“世难几人在,心灰百计休”,对自己充满着亘无古人的自信,并时时鞭策和激励自己;“时闻南去雁,还动故乡愁”,牵动着缕缕怀旧桑梓的情愫。在第二首诗中,写他供职赣榆县丞辖管新坝期间,除“按月候潮汛”,还“乘风扬客帆”激流勇进,仕途磊落,仍然有望,对自己的未来乾坤信心倍加,茶余耳酣之余,趣味着“剩有逍遥地,苏公莫刺谗”,借古伤情,陶治情操,启迪智慧。果然不久,路转峰回,转官四川及山东副使,嘉靖二年因政绩品行优晋升为山东右布政使。王廷相的《早发新坝》(浚川集二首),是彻头彻尾以昔日新坝为背景而撰,他是海属为官传奇式的人物,亦是唯一尚有摩诘文章的诗人。时隔近五百年,大江东去,几多沉浮,成为地方灿烂的文化遗产。
新坝已有1300多年历史,明朝曾在这里设立东海巡检司这样一个国家级机构。当时的新坝镇区有72口井如星点坠,72座庙香火日盛,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曾为苏北地区重要的物资交流场所。
刘成文
幼年时,就听老人随口说起:“新坝街,七十二座庙。”听着很令人向往。七十二座庙!好一派香火缭绕、梵音悠扬之壮观景象。
原来,新坝明代时即为古海港,泊洋河之河道自古有之,称之为涟河。这段河道在明代为重要漕运通道。既为港口,必然商贾往来,帆樯云集。七十二座庙,就倒映在这桨橹荡起之道道波光中。
天齐庙,此为新坝最大之庙。坐落在原新坝小学院内东南角,庙内置放《封神榜》中黄飞虎神像。相传黄飞虎在讨伐商纣王的战斗中,不幸遇难。商王朝灭亡后,姜太公设坛为阵亡将士封神,特敕封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宋真宗诏封为“东岳天齐仁圣王”,又被尊封为东岳大帝。
天齐庙香火兴旺,小商小贩云集庙前,开店的、卖艺的、卖香的、说书的、唱戏的,各色人等,川流不息。有些人攒了积蓄,就近买地盖房,陆续在此定居。时间久了,天齐庙东侧就自然形成了早期的新坝街市。可谓“先有天齐庙,后有新坝街”。
三官庙,坐落于新坝街南边大桥西北侧,据说由一户姓张的三兄弟集资所建。庙里敬奉道教中掌管天堂、地府、水域洋三界“三官”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俗称 “三元大帝”。道教又认为,天官大帝为尧,地官大帝为舜,水官大帝为禹,此为上古中国之首领。
百帆庙,因新坝为重要古代海港,亦为涟河流经之地,帆桅林立、客商云集,在新坝兴建百帆庙以求河清海晏、舟船平稳,为行船的渔民和客商之精神寄托。
火神庙,里面敬奉的是火德真君。古代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来附会王朝命运,称五德。如帝王受命火运,即为火德。远古因火德为王,为炎帝,又号神农氏。因此,所谓祭祀火德真君,即为祭祀“炎帝”。我家老屋即为火神庙之旧址。当时我考入海州师范时,隔壁之张奶奶就向我母亲报喜:“你家这地点好哦!是火神庙。香炉就在你家院子当中。”
叫花庙,位于新坝中学西南角。每年庙会期间,会有大批乞丐到此相聚,举行较为隆重仪式,祈求保佑。今日想来,此地大概为丐帮之香堂。不过丐帮之祭祀对象并非《射雕英雄传》中之洪七公,而是春秋战国时期之伍子胥。伍子胥当年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至吴国都城苏州,身无分文,吹箫乞食。后终于为吴王阖闾赏识,得报大仇。叫花子以他为祭祀对象,似乎也有希望人生东山再起之意。
有史考证之庙宇并不太多,大概“七十二庙”亦有虚张声势成分,因中国喜欢以“七十二”代表多数。其余的都是本地人建筑土庙,用于祭拜自己祖先,类似家族祠堂。早年,新坝“七十二庙”俱遭损毁,今日之新坝街头,已看不见一座庙宇,唯有“新坝街,七十二座庙”的谚语还在老一辈口中相传。
各位朋友,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来源 | 连云港广电广播传媒中心
连云港广电教育传媒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