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文旅之声》| 第四十九期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位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在海州孔望山和锦屏山之间有一座山,山虽小,高不过百米,却闻名遐迩。山顶有一块长十三四米、厚三四米的椭圆形巨石,如天外飞来覆压而下,其下三两山石或壁立,或相抵,形成了一个天然石室,人称石棚,这座山因此叫做石棚山。北宋著名诗人石延年(字曼卿)被降职任海州通判期间,公余之时常到石棚山石棚苦读,为官民所敬仰,至今石棚山上还留有“石曼卿读书处”遗迹。此后,“石室春风”便成了朐阳八景之一。金朝著名文学家党怀英所写的七律《吊石曼卿》,追叙了石延年在海州、在石棚山令人难以忘怀的事迹,高度赞赏了石室春风留给人们的独特感受。
吊 石 曼 卿
党怀英
城头山色翠玲珑,尚忆清狂四饮翁。
铁马冰车断遗响,桃花石室自春风。
生平诗价千钧重,身后仙游一梦空。
想见蓬莱水清浅,芙蓉城阙五云中。
——党怀英《吊石曼卿》赏读(节选)
张 勇
诗的首联总写海州朐山景色,并引出凭吊对象。首联的上句以“翠玲珑”来描写海州城头朐山翠绿明澈的景色,以地引人,为写吟咏对象提供了一个明丽的活动背景。下句便是对石曼卿的一个总体评价:“清狂四饮翁”。“清狂”,主要点明了石曼卿的性格。“四饮翁”,是石曼卿因好酒而得的雅称。相传石曼卿一生嗜酒如命,酒量过人。他还别出心裁地创造了多种怪诞的饮酒方式。例如他蓬乱着头发、赤着脚还带着枷锁饮酒,谓之“囚饮”;他与人在树上饮酒,叫做“巢饮”;有时用稻麦秆把自己包在里面,只伸出头来与人对饮,称作“鳖饮”;夜晚不点灯,与客摸黑对饮,说是“鬼饮”等,后来人们就称其为“四饮翁”。
诗的颔联主要叙说了石曼卿在通守朐山期间的事迹。“石室”,即指石棚山石棚,石室内有天然的石凳、石床,可坐可卧。石曼卿因为耿直,敢于说公道话,被贬到海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上句忆石曼卿常为“铁马冰车”之声以示其抱负宏大,雄心不已;“断遗响”,是说所谓“铁马冰车”之声必然是余音绕梁,绵绵不绝。下句化用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的诗句,既表达了对石室犹在、斯人已逝的叹惋,又交代了石曼卿裹泥掷桃、造福一方的创举。“自春风”便是对石曼卿的最好褒扬。对此,苏轼在《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一诗中对石室也有具体的描述:“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芙蓉仙人”指的就是石曼卿。石曼卿用黄泥裹核种桃的故事,直到现在还在当地民间流传。
诗的颈联称赞石曼卿诗的价值,顺带介绍了石曼卿去世后仙游的传说。上句是说石曼卿的诗历来为人们所看重,“千钧重”,可见其价值之高。下句“身后仙游”之事,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也有提及:“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这也是称其为“芙蓉仙人”的来由。时间易逝,就像晓梦一样,转眼成空。仙人已去,春风依然,表达了诗人对石曼卿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的尾联紧承前句语意,自然转入对凭吊对象的思念:如果想要亲眼看看蓬莱仙界中的水是清是浅,还是到那五彩云霞笼罩着的芙蓉仙境中去吧。此诗以实写朐山之景开篇,以虚写想象之景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实景意在表达朐山胜境孕育了现实中的石曼卿,虚景则升华了主人公的形象,突显了诗人的思怀之情。
整首诗以凭吊为主线,将民间有关石曼卿的掌故传说串联一起,来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将一个清狂豪放、气貌伟然、高行清风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春风催开花千树。当年石曼卿突发奇想,使人黄泥裹核抛掷山间种下的满坡桃树,眼下已成了如画的美景,烂漫嫣红引人入迷。而在视线之外的山野之间,一种常见的可食用植物正静静地生长——山马菜,虽称不上什么美食,但对很多人来说,却是融入味觉里的年代记忆。
李秉建
如我这般年龄的人,不仅对山马菜不陌生,而且对山马菜都有一种深藏在心底难以割舍的情怀。
山马菜在有些地方也叫尖叶丝石竹、石栏菜、尖叶霞草。
山马菜在山上的植物中是最早一批发芽的。每年农历二月底到三月中旬是采摘山马菜最好的时机。这段时间,山马菜看上去特别鲜嫩,生长也快,头天刚摘过,第二天又会冒了出来。特别是每当下过一场雨后,一簇簇绿色的山马菜在山野枯草丛中显得格外醒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号召城市居民以菜代粮,弥补粮食供应不足之困。那时,我还小,也随着大人们到锦屏山上采摘山马菜。采摘回来的山马菜要想食用,还得进行揉搓、清洗。所谓揉搓就是将山马菜放在石板或搓衣板上进行反复揉,清洗十次左右,待盆里的山马菜不再有泡沫后,即用双手捞起山马菜将其挤干水捏成团,听奶奶说,这样做是把山马菜中的碱揉挤出来。然后,在山马菜中或放些盐,或放酱油,或放些酱,拌匀后即可食用。山马菜还可以切碎了包饺子、包包子吃。山马菜拌馅时很费油,最好是多放些肥瘦相间的猪肉。那时因条件制约,这些对多数家庭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根本不可能。那时,居住在海州城乡的家家户户将一时吃不完的山马菜晒干,留待冬时食用。
山马菜的根能替代肥皂洗衣服。记得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到南山涧沟里去洗衣服,没有肥皂,就学大人们那样,在山上拔几棵山马菜根,洗净后,把它放在石头上砸,然后洒些水在上边,用手揉一会就会出现泡沫状,将它涂抹在衣服上,也能如肥皂般把衣服洗干净。那时上山洗衣服的人很多,因大家使用肥皂很少,整条山涧上下都是洗衣服的人,水从上游流到下游都还是清的。
在山上,如被山马蜂蛰了,可摘些山马菜,捣成糊状,敷在患处,既止痛又消肿。山马菜可适用于脾胃虚导致的呕吐、食欲不振、脾虚等病症,亦可增强身体的抗病防病能力,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有好处,能起到明目、润肤之效能。
从儿时,我就接触山马菜。几十年来,我每年都会在山马菜发芽时到锦屏山上采摘,从没间断。以前,各家各户采摘山马菜是为裹腹充饥,到如今拿山马菜当美味佳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山马菜,我的心中依然有着刻骨铭心、抹不去的记忆。
各位朋友,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来源 | 连云港广电广播传媒中心
连云港广电教育传媒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