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州文旅之声》| 第八十一期

2023-05-22 21:53:35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位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12.png

海州“白虎山庙会”是由碧霞宫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是连云港周边群众一年一度最大的节日盛会,清代初年即已形成,其历史已有300余年,至今长盛不衰,俗称“四月八会”。

庙会期间,棚点遍布,彩旗招展,会场热闹非凡。城中市民、乡中农人从四面八方涌进会场,逛庙会、买玩具、看小戏、品小吃,尽情享受闲暇之乐。花样翻新的商品促销、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海州白虎山庙会”逐渐演变为民俗文化荟萃和展演的舞台,并成功进入首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而今,庙会的举办模式也已融入了新的文化创意,以全面展示海州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和新成绩,大力推进海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古城海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白虎山庙会记录着海州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是许多老海州人期望每年寻找的记忆印迹和心灵寄托。今天起,我们推出一组系列文章,共同体会一下本土作家对“白虎山庙会”的记忆。


作家笔下的海州记忆



  赶会 

——彭云   


提起赶会,现在的连云港人都知道,是指去赶海州的四月八会。再过几十年或是几百年以后,也许还知道,也许就不知道了,那就需要写篇文章撂在那里,立此存照。“四月八会”是老称呼,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便于和外地交流,又把它的地点和功能变异一下,叫做海州白虎山农贸产品交流会,把会场迁至北门外的公路两侧,建成朐阳门广场后才又移到城里的幸福南路和东风路一带。

所谓“会”,就是集市贸易。过去人烟稀少,庄子多,市镇少,庄户人家日常需要的生活用品,大多靠赶集去买,也有的叫做赶会。小庄子买东西的人少,赶集的日子也稀疏,初一、十五,一个月才两次;多的一个月能有九次,每月一四七或二五八、三六九的日子逢集。再大一些的地方就更紧了,天天有集,慢慢便形成了正规的小镇。

集是没有大门的市场,来去自由,所以过去许多做小生意的人,整天挑着个担子到四乡八镇,追赶那大大小小的集市。像四月八会这种超级大集,一年才有一次,而且要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举行。因为集会常和烧香结合起来,多在庙宇附近,所以又称庙会。附近的庙会,主要有海州碧霞宫的四月八会、墟沟三月三会、南城城隍庙的清明庙会和朝阳娘娘庙的三月三庙会。

我从记事起,就年年赶四月八会,那是一年中难得参与的一次热闹。大约从过春节的时候便开始盼起,越盼越近,直到正会的前一两天,新浦和海州两地间的人流就渐渐多了起来。交通工具以小驴、马车、人力车为主,没有公共汽车,自行车和私家车也难得一见,大多数的人还是靠两条腿步行,说说讲讲个把小时也就到了。平常年份正会是初八、初九、初十三天,会头和会尾两三天是序幕和尾声,照样也有人来赶,先来的图个新鲜,后来的买个便宜。

早先四月八会的主会场设在白虎山下碧霞宫的东侧,那时候这一带没有什么房子,青龙涧从南大山逶迤而下,平稳不息地淌进蔷薇河。所有摊点都摆在地上,人群沿着摊点间的空隙流淌。从新浦来赶会的人,大多都要爬一下白虎山,沿着七步龟、牛眼洞不断攀登,作为开春的一次重要郊游。在山上远眺,可以俯瞰整个灰蒙蒙的海州城,较为清楚的则是山下的青龙涧和一块一块青翠可爱的菜园地。这里有过一副传统对联:“白虎山下,白发老翁挑白菜;青龙涧边,青衣少妇洗青衣。”形容得比较贴切实在。站在白虎山上朝下望,上万人群都在这一带集中,你挤我,我挤你,进去不易,出来更难。嘈杂的喧嚣汇聚成一个嗡嗡不息的声音团,悬浮在半空中,分不清是说话还是呼喊,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现今碧霞宫里香火鼎盛,是和尚庙。海州古代虽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但近世却比较衰微,碧霞宫里的碧霞娘娘,虽是典型的道教神仙,但却由佛家弟子供奉,这和云台山上的三元宫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名山上叫“宫”的佛教寺院不少,并不是道家独有的称呼,所以今天将这里改叫碧霞寺,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邻近夏收夏种,周遭农民都想卖掉手里的一些农副产品,筹集资金添置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所以四月八会也就围绕着这个主题做文章。当年的许多商品已经定型化,只要运来,一定能够卖掉;只要想买,一定能够买到。商品里以农具为大宗,有收麦子的大型扑刀、镰刀、芦柴做的粮屯席圈等,还有耕牛、骡马、仔猪一类的牲畜。其次便是生活用品,有蓑衣、斗篷、芦席、布匹、床框、板凳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家用杂物。还有农民制作的简易玩具,也是四月八会上特色性的商品,它们大多为木头刻制或旋制的刀、枪、宝剑、花喇棒子、不倒翁,和推起来能够自己敲鼓打镲子的小木头人儿。这些玩具价廉物美,都用大红大绿描着花纹,平常无处可买,只有在四月八会上才会一见,所以它也是对与农业生产无关的新浦街人最富有吸引力的商品,新浦人买得较多的还有蓑衣斗篷,那是夏天乘凉和防雨遮阳必不可少的用具。

四月八会是个各有所好、各取所需的群众性集会,少数人专为置办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更多的人却只是玩玩、看热闹的,来看那一年一度的人山人海。四月八会上有卖各种小吃的,有煎炒烹炖的,有竖杆子的高空杂技,有圈起场子的跑马带械,说书的、唱小戏的、玩小魔术的、卖野药的、算命的……纷纷扰扰,平时许多见不到的东西,现在都有了,家家扶老携幼,呼姐叫妹,前来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享受一天。

四月八会正值我们这里的零星小雨季节,特点是雨水多少要有一点,但下得不大,很难避免。所以赶会的商家都要有防雨的准备,不然淋起来就够惨的了。往往初八那天万里无云,到了初九、初十的时候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老百姓会说,那是爬山的人随地大小便,把山弄脏了,山神爷才下一场雨来洗山,把山冲洗得和原来一样的干干净净。




各位朋友,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来源 | 连云港广电广播传媒中心

       连云港广电教育传媒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