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文旅之声》| 第九十五期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位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与海州有很深的渊源:吴承恩自述祖籍涟水,而涟水在明代以前曾几度归属海州,至今,云台山尚存有吴氏园林。另外吴承恩的舅舅和老师、挚友、本族也居于云台山区。吴承恩还校阅过海州的文献,收藏过海州刺史李邕的书法碑拓,他的遗稿在他过世百年后也曾由他裔孙在海州发现。花果山如今仍有许多遗迹与《西游记》中的人物与环境相关,书中也反映了海州地区的许多特色饮食习惯。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西游记》与海州乡味”。(以下内容摘自高文清主编《连云港饮食文化》)
《西游记》第一回里写孙悟空离开花果时这样说道:“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这些都是古海州百姓“靠海吃海”的真实记录。早期这里制盐是取海水蒸发浓缩后,制成卤水再煎熬成盐。这是黄海岸边常见的“淘”盐工艺。这里所写的完全是淮北盐民的生活图景。
元代末期,淮北盐场的莞渎场设在灌南县百禄镇,百禄镇早期叫“白卤”,据老辈人讲,它与二郎神有着扯不断的瓜葛。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野,后来二郎神带着从西天偷来的“海神礼品”——盐,逃往家乡灌河口时,途中被孙悟空发现,二人争夺盐袋打了起来。二郎神一手抓住盐袋,一手招架,打斗到百禄镇上空时,二郎神被美猴王一棒打在手上,袋中的咸盐撒个精光。田野一下子变成了白茫茫的碱地,庄稼都被腌死了,乡民啼饥号寒,每到春荒,只得挖野菜剥树皮充饥。
这天,从灌河口来了一位白胡老头,他对白卤的人叹道:“可叹世人真无用,满地白银还挨饿。”说着,他把地上的碱霜土刮起来,放在一个长方形的池内,灌满水,待沉淀后,把池里咸水放在锅里熬煮,一会儿就煎出白花花的盐来,然后让人拿到街市上,换来了米和日用品。后来当地人学着白胡老头的做法,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人们为了感激老人家,都来问他的名字,老头说他姓白名卤,说完化成一团白烟朝东北方向飘然而去。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白卤”。原来那个白胡老头就是二郎神所变。元代灶民将这里开辟成莞渎盐场,清乾隆时并入中正盐场。现今灌南境内仍有一个村庄保留“莞渎”之名。
《西游记》还写到:“拜菩萨,扯葛藤……”葛藤,茎细长蔓生,系豆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遍布云台山野岩缝,峭壁陡坡,杂木林间。葛藤根部即为葛根,可制葛粉。
第八十六回,孙悟空在隐雾山打死艾叶花皮豹子精,救出唐僧等人以后,难友樵子拜接师徒四人入“柴扉茅舍”,展抹桌椅板凳,奉献几品野菜酬谢。这时,吴承恩用了一段韵文,描述了海州一带的三十几种乡土野菜。他如数家珍地说过芽儿拳(蕨菜)、山马菜、荠菜、香椿、灰条菜、枸杞头、苦苣菜、水芹、野苋菜、碎米荠、黄花菜、白鼓丁、马齿苋、马兰头、狗脚迹、猫耳朵、剪刀股等。据调查,云台山可供食用的野菜有166种,这些野菜不仅可以做成一般蔬菜所不及的风味野肴,而且还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良药。
《西游记》接着写道:“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海州一带称蒲根菜叫蒲儿菜,为香蒲的嫩根茎,剥皮浸泡,第二天即可食用。可炒可烩,可作馅,也可炖肉,尤其与鸡汁、火腿丁、青蚕豆瓣加佐料烩煮更佳;虾米炒蒲儿菜,色白、鲜嫩、透亮、香脆、爽口,以致食后齿颊留香,饶有余味。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生性嘴馋好吃。相传他到花果山时,曾瞒着孙悟空偷吃了山里的一种长生果。据植物学家考证,这种长生果叫八月扎,植物学名叫“五叶木通”,民间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叫“预知子”。百姓迷信传言,取两枚缀于衣领,若遇毒物则会发出“哧哧”的响声,能先知觉,故名。云台山分布较多的野生八月扎,四五月开花,八九月果熟,生吃鲜甜可口。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八月扎,“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海州名肴“竹筒光鱼脯”,食材出自境内独有的沙光鱼和金镶玉竹。究其名由,有一段生动传说:一日,美猴王孙悟空带领徒子徒孙扛着武器金镶玉竹奔东海龙宫而去,刹那间水晶宫天摇地动,虾兵蟹将抱头鼠窜,准龙王沙光鱼被追得疲于奔命,东躲西藏,没法子一头钻进金镶玉竹内,一阵砍杀之后,孙悟空率领徒子徒孙扛着金镶玉竹返回花果山,途经高老庄时,部分竹子被丢掉,后被高姓人家捡回烧锅,竹子经烘烤,沙光鱼的香味顿时从竹子裂缝中飘出,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诞生了。巧手厨师根据这一传说,创作了“竹筒光鱼脯”。将沙光鱼取肉,剞上十字花刀,加入葱姜汁、盐、味精、腌约十分钟,加入蛋清、生粉上浆备用;把腌渍的沙光鱼肉,镶入竹筒中笼蒸三分钟,撒上红椒丝即成。
借美猴王之名的美食还有“猴王庆丰收”。话说当年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一位善良的农夫经常给他送些山里产的桃李杏柿之类的鲜果。后来老农死了,他的儿子接着送,这样子子孙孙一传就是500年。孙悟空为了感谢这户人家,借观音的圣水洒在了当地的玉米地里,于是年年传出丰收的喜讯。海州厨师突发奇想,便创制了“猴王庆丰收”这道美菜:将地产比目鱼洗净,剞花刀加入调料腌制入味;猴头菇、花菇发制入高汤;将青椒制成玉米粳状,比目鱼加吉士粉入油锅炸成型;菇头菇加鱼胶制成猴头状,将制好的百灵菇扣碗装盘成型。此肴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口感软嫩,回味无穷。
花果山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龙王的女儿趁乱溜到了人间,爱上了一个花果山脚下的穷秀才,半间茅屋做新房,成了亲。不久,消息传到龙王的耳里,不禁勃然大怒,立召小龙女回宫。小龙女以死抗争,龙王无奈,为了惩罚他们,将两人变为小金鱼,放在花果山脚下阿育王塔前的水库里。后来传闻,附近的村民经常看到两条大金鱼领着一群小金鱼在碧波间嬉戏,那群小金鱼就是它们的孩子。据此传说,当地厨师创制了“鱼戏荷塘”:将琼脂调色为琼脂冻,做成两条金鱼放于盘中;樱桃做眼,白萝卜雕一护栏摆于盘边,以香菇丝、鸡丝调味做底,分别用莴苣、蟹柳、胡萝卜切长条,摆于鸡丝上;用熟虾仁、西兰花摆于周围,用南瓜刻一塔,以核桃仁护边即成。
2002年的“中国连云港西游记文化旅游节”,神州宾馆曾隆重推出“西游宴”。八道冷盘为“八仙过海,八鲜八味”,八色八绝,皆“各显神通”;十二道热菜、点心、果品,均精挑细选当地山珍海味、名馔佳肴,由菜名的第一个字组成“花果连云、神山大港、猴献奇果”的宴会菜单:
冷拼:八“鲜”过海。
热菜:花皮海味、果香鲍脯、连云大虾、云龙双味、神竹玉板、山栗仔鸡、
大彤蟹斗、港豉龙舌、猴头菜心、献贡寿桃、奇书西游、果实累累。
(以上内容摘自高文清主编《连云港饮食文化》)
各位朋友,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来源 | 连云港广电广播传媒中心
连云港广电教育传媒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