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文旅之声》| 第一百四十八期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位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海州区中心城区新浦有条南极路,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新浦还有过一条北极路,却少有人知。就是大家熟知的南极路,也有很多人不解其意。前些年有文章说,南极路这个地名让人莫名其妙,甚至认为让人不寒而栗。
韩世泳
新浦为什么会有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地名?细考起来,这是新浦发展史中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那么,新浦的北极路在哪里?出现在什么时候?
一些“老新浦”说,在20世纪20年代,蔷薇河下游河段——临洪河就在现在新浦城区北部大浦河一带。河道在这一带拐了几个弯,呈“几”形。河道很宽,河北就不是新浦了。当时新浦街东部的龙尾河、西部的运盐河,向北都在这附近进临洪河入海。河南岸的土地大多是不久前由裁废的盐田变成的盐碱滩,但是,它既得天时,又得地利。所谓得天时,即此时新浦已成商埠,贸易已兴。所谓得地利,即因大海东徙,使临洪河河道发生变化。原来从蔷薇河上游下来的船只,都在新浦上游的临洪滩和富安靠岸卸货、上货,因河道变迁,先是临洪滩淤浅无法靠船了,后来富安码头也因河道多急流、漩窝,一般船只不敢靠停了。而新浦北郊河弯一带紧靠商埠,便成了西南乡来船的最佳停靠处,北边从海上来的青岛一带的小货轮也在此靠岸交易,这儿很快就成了新浦的码头地,河面上整天船来船往,河岸上人流不断。
但是,这一带基础设施太差,有些地方盐田尚存,沟沟汊汊到处都是,运输十分不便。为了方便货物运输,上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东海县政府开始改善这一代的交通环境,从后街(今建国路)北的新新路北端向临洪河边铺筑了一条道路。这条土路虽然不长,但是有了它接上新新路,船上下来的货物就可直接运到后街,转进大街(今民主路)各商铺:船家在大街采办的货物也可顺当地运到船上,方便了物资交流。
道路铺好后,在起路名时大家也动了一番脑筋。据一些“老新浦”回忆,起初说法不一。后来,是新民镇镇公所的一些文墨人给它起了“北极路”这个名字,缘由是体现这条路通到了新浦的最北边。那年代新浦地盘不大,大街东艞到西艞也就3华里长,南北更短,南从大街北到后大河才里把路,新浦北边就到后大河南岸。他们认为地球的顶北头叫“北极”,这条路通到了新浦顶北头,也可以叫“北极路”。大家也认为这个名字比较形象、贴切,也就被认可,叫开了。
1939 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海州地区,野心勃勃,要搞“大海州市”,把新浦作为海州市。其当年绘制的《海州市街区图》中,还清楚地标有“北极路”。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前河(今市化路身底)已严重淤塞,失去了河运功能。东海县政府开始顺着洋桥巷(今南极路的民主路至解放路段)向南冲路,一直通到铁路(今陇海步行街西街身底)以南。当时,洋桥巷向南是一片荒芜,水坑处处,铁路南北都是乱坟茔。为了冲路,附近的镇公所安排人沿街敲锣喊了几天,通知大家洋桥巷往南要冲路,有坟碍事的赶紧迁走。路打通了起名时,又是一些文墨之人认为,这条路通到了新浦的顶南边,就比照新浦北头的北极路,给它起了个“南极路”的名字。这南极路和北极路一样,也出现在日本侵略者占领新浦时绘制的《海州市街区图》上。
后来,北极路融入了新新路,南极路一直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极路几经改造、拓宽、延伸。原来南极路向北只到市化路,是条“断头路”,后来向北打通至人民路,向南跨过玉带河,直通秦东门大街,成了海州区中心城区的南北向主干道之一。
因此,从社会发展史来看,正是北极路和南极路这两个地名,让人们记住了20世纪 20-30年代新浦市政规模的南北两个极点。它们都是海州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印记。
海州新南门外白虎山北山腰上有一块大石头,因形似馒头,人们都叫它“馒头石”。此石体量、形状都不出众,可关于它的传说,却在海州人中世代相传。
采录者:韩世泳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海退离海州之后,在白虎山山坡上还留下一个“海眼子”,海水经常从海眼里冒出来祸害海州人民。不知是哪年哪月,也不知是哪方神仙大发善心,把刚刚咬了一点的馒头扔到这儿,正好压在海眼子上,堵住了海水。从此,海州人都把这个馒头石当成宝石,并告戒后人:白虎山上馒头石千万动不得!
后来,不知什么人从哪里听来的,说白虎山上馒头石下压着一个宝库,只要推掉馒头石,就可得到数不完、取不尽的金银财宝。又说,要推掉馒头石,必须是一顺胎的十个弟兄一齐上才行。一娘生十子已是不易,还要一顺胎生十个儿子,就更难了。因此,对馒头石下的宝贝,谁也不作此心想。
俗话说,人不可贪财,人一旦财迷心窍,什么坏良心的事都敢干。这年,偏有一个贪财之辈,他是外乡人,听说海州白虎山上馒头石下有宝库的事后,就馋得心痒痒。他老婆明明是生九个儿子,头胎是个闺女,不合取宝条件。可他认为,他是外乡人,海州人也不知道,就让大闺女婿冒充儿子,和九个小舅子一齐来取宝。为防止露馅,还专门进行培训,统一口径:谁也不准喊“大姐夫”,都叫他“大哥”。培训好后,一家人择吉日,起五更,往海州赶来。
谁知,天神有灵,此事早就惊动了整天瞪着大眼在那值勤的老牛精,并将此情况报告给天老爷,天老爷立即让土地老爷查清了此家实情,决心惩罚这不顾海州人性命的不义之徒。
再说这冒牌“十子大军”来到白虎山前,个个眼就红了,手也痒痒了,只见他们一个个紧紧裤腰带、勒勒手脖子,一口气冲上山坡,在馒头石西边,沿石排开,冒牌“大哥”一声令下,十人一齐使劲将馒头石往山下推。没经几个回合,馒头石动弹了,有点向山下倾斜了,眼看就要滚下山了。这时站在最边口的假十子、真九子似乎看到了馒头石下的宝库门已闪开一条缝,里边的金银珠宝闪闪发光,真是开心得意啊!谁知,就这么一得意,他竟忘了临来前老子的再三叮嘱,神使鬼差地脚下一动,顿觉身上负重难当,脱口就喊:“大姐夫,加劲啊!”泄漏了天机。话音没落,就听“轰嗵”一声,馒头石落了下来,冒牌“十子大军”随之崩溃,一齐瘫倒在山坡上,再也没有起来。
馒头石依然安安稳稳地孤立于白虎山山坡上!
各位朋友,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来源 | 连云港广电广播传媒中心
连云港广电教育传媒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