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州文旅之声》| 第一百五十七期

2023-09-25 17:29:17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位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12.png

在海州区有一条以“玉带”为名的河流,美丽的“玉带”二字人听人爱,令人遐想。一提到它,人们便会想到古装戏中权贵官员腰间系的那条镶有玉石、象征权势与富贵的“玉带”。然而真正使一条河成为“玉带”般美丽的,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



 玉带河古今谈(节选)

韩世泳 

这条玉带河,西从海州古城北新海电厂附近的蔷薇河,向东穿过盐河,至海宁广场附近的魏艞桥与东盐河对接,全长 8.22 公里。

蔷薇河,是连云港市一条特别重要的河流,是港城的饮用水源河,素有“母亲河”之称。历史上,蔷薇河也是一条经常给海州人民带来灾难的河流。古海州位于东海(今天叫黄海)边,地势低洼,每当夏秋雨季,上游洪水一涌而至,泛滥成灾,害得海州人民流离失所。虽历代官员都关注蔷薇河的疏浚工作,但都治理不彻底,灾害仍然不断。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海州来了位新知州孙明忠,他在治理蔷薇河时将河名改为玉带河,但由于疏浚措施不彻底,很快河又淤塞了,改河名图吉利、祈求保祐的做法,也随之失灵,没被认可,蔷薇河,依然还叫蔷薇河。

这便是有史料记载的海州地区第一次出现的“玉带河”之名。

海州第二次出现“玉带河”名是在清乾隆年间。《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玉带河在城内,自城东马家汪,至西水关,故迹存。乾降二十三年,知州李永书请帑开浚。”其实,这里所说的玉带河,确切地说就是疏浚海州古城内的一条淤塞的河道。因为,早在《隆庆海州志》中对此河已有记述,只是不叫玉带河,而称“市河”罢了。知州李永书“在城内”“开浚”的玉带河,实际就是对原“市河”的一次全面疏浚,并以此河位于古城中间,从东到西,像古城腰间一条“玉带”而改名为“玉带河”。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城内挖这条市河呢?而且在时隔495年后知州李永书又“请帑开浚”呢?这是当时人们出于古城建设发展需要的举措。海州城始建于南北朝南朝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但规模不大,只是如今钟鼓楼以东至老东门处,今钟鼓楼为其西门。而且,在南宋时为了抗击金兵,大将张俊曾外迁百姓,烧毁古城。到了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抗金英雄魏胜攻克了被金兵侵占的海州,复建古城,并在老城西部筑土城,在城外围挑挖护城河,古海州城规模初定。又过了90 多年,到了南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 年),李瑄对海州城重新加以修筑。当时为将粮草直接运进城,便在西城开挖河道,引蔷薇河水入城,名为“市河”。到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千户魏玉在市河出西城处建水关,往来船只不便,河也便渐渐淤浅。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新任海州知州李永书,认为州城内市河对古城内百姓生活很重要,便于第二年就“请帑开浚”此河,从东城墙里的马家汪,一直疏浚至西城墙根的水关,水关以外连接蔷薇河,并因此河像一条玉带配戴在古城腰间,而命名为“玉带河”,使长期淤塞的市河又恢复了生气。

知州李永书疏浚并命名的这条玉带河,以后有没有疏浚过,目前尚未见文字记载,但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此河已基本淤平。

1959年,海州古城内铺筑新建路(今秦东门大街)时,古玉带河河道全部压到了新建路下。钟鼓楼下的清宁桥和南城根的蛎汪,直到20世纪90年代,海州区先后实施铺筑幸福南路、在幸福南路上异地兴建朐阳门、在幸福南路靠近新建路处新建牌坊门、在幸福路与新建路交叉口中心建筑秦东门城雕等古城改造工程时,才被铲除、填平。

我们在节目开头所说的玉带河,从海州古城北新海电厂附近起,向东穿过盐河,至海宁广场附近的魏艞桥处与东盐河对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开挖的一条河流。

1956年春,新海连市和全国各地一样,顺利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年。为了加快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新海连市委、新海连市人民委员会考虑到新海发电厂发电锅炉对冷却水的需求、沟通蔷薇河与盐河间的航运,发展内河运输,以及新浦海州地区排洪和农田灌溉等多方面需要,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从新海发电厂北侧的蔷薇河边起,向东至古城东门外孔望山下、原甲子河河口——新浦口(今玉带河桥附近),开挖一条河流,直通盐河。

在确定新开河道名称时,水利部门知情者建议用古城内已经作废的玉带河之名,并被采纳。市、区政府立即组织民工开挖。该河全长4.2公里,当年 11 月竣工。

1958年4月,玉带河又由盐河处向东延挖,至魏艞桥处接东盐河。此河段长 4.02 公里,通称“东玉带河”。后来东玉带河纳入东盐河水系。

横穿海州、新浦两区间的玉带河的开挖,对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内河运输及沿岸排洪防涝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当初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较淡薄,重视河道开发利用,而忽略了河道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保护。几十年下来,原来干干净净的两岸,变成了中心城区的脏、乱、差地带。

改革开放后,市、区党政领导开始重视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对玉带河沿岸的化工企业采取搬迁、转产等措施进行彻底治理,在居民区实施雨污分流措施,使玉带河水质逐步变清,多年不见的鱼虾和水鸟又回来了。

2021 年,市、区两级进一步实施玉带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并将其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对西起新海路、东至东盐河路、全长 7.8 公里的河两边宽30 米的沿岸,以“玉带瀛洲”为主题,以花林花海、运动健身、亲水地标、智慧公园四大理念进行精心设计,将其建设成为一条步移景变的花海景观长廊、智慧运动健身空间和综合性河滨生态公园。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玉带河两岸已建成梅园、樱花园、海棠园3个主题突显的花卉园。同时,在河两岸遍植各种绿化美化的四季花卉苗木。在花卉苗木间铺有彩色健身步道、亲水平台、健身场地和文化活动广场。

今日横穿海州区主城区的玉带河,不仅是有利于地区工农业生产的黄金水道,更是一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生态水道。满河碧水在两岸护坡绿茵和桃红柳绿、争艳百花映衬之下,名副其实地成了飘绕于港城中心城区“腰间”的一条五彩斑斓的“玉带”,为港城增色添彩的“玉带”。




各位朋友,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