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扒盐”将成历史 千年盐场实现华丽转身

温牧翰 伏政 2023-03-30 20:14:27

淮盐制作技艺起始于煮海为盐,又叫煎盐,一步步发展为晒盐和塑苫结晶。偌大的盐田美得让人想起了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盐池里满是饱和的盐卤水,破碴机在一方盐格子里来回“浅耕”,清澈的盐池表面泛起了微微涟漪。对面的盐格子的工人们则一步步地将盐铲起送入管道,在泵机的强力作用下,中等粗细的管道里发出了“沙沙”声响,水盐混合物被源源不断输送到远方那高耸的盐廪之上。

淮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孙加宽表示,我们正在进行淮盐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收盐,就是现场的工人和机械共同把盐堆在一起,通过卤水混合,经过吸沙泵,通过管道将盐送到盐廪上,堆放半年就可以销售了。

在盐田边缘,雪白的盐廪高高隆起,筛盐机不断吐出新的盐粒。抬眼望去,薄薄的流云下,隆起的盐廪越来越像一座小小雪山。孙老师说,淮盐生产技艺是在辽阔泥滩上,采用太阳能蒸发水汽原理,逐级提高海水氯化钠含量,自然析出海盐,即科学节能,又生态环保,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具有很高的科学、生态、使用价值。

淮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孙加宽表示,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我们台北盐场发明了塑布毡盖,塑布毡盖改变了数千年靠天采盐的历史,产量猛增三分之一,实现了稳产和高产。

跳出盐业谋发展,融入大局求跨越。在日港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传统的手工“扒盐”渐渐不能满足产盐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即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自2003年底开始,特别是2006年4月28日企业划转地方管理后,在全市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台北的土地资源成为首选之地。如今,这里又成为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开发的主战场,全场原有的11余万亩盐田,已被征用9.6万余亩,连云区、开发区各类产业园以及企业开发的海州湾工业园、美多利科技创业园、美多利中小企业园相继在台北这片盐田上兴建而起。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之上,台北盐场正稳步前行,为港城自贸区经济发展和江苏沿海大开发续写新的篇章。

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温牧翰 伏政

编辑:付友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