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院士聚港城 共话中西医结合研究创新发展
4月21-23日上午,在我市举行的首届交叉融合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大会上,来自全国的200多位院士专家、业界翘楚齐聚,推进多学科交叉多知识融合,探索中西医结合研究创新发展之路。
本次大会上,11位院士围绕交叉融合共推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范式、交叉学科融合后疫情时代大数据驱动精准诊疗、中西医结合防治疑难疾病临床优势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院院长 肖伟表示,多学科交叉去融合发展,然后让我们的中西医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的现代科学能结合到我们现在的中西医来,真正地形成我们国家的新的医学体系,如果这个新的医学体系,它既秉承了中医的一些传统思想和观念,又纳入了西医的发展理念,然后合在一起,再创新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手段和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中西医结合交叉学科所需要做的事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陈香美谈到,我们这次请来的专家,就可以看出来,有中医的专家、西医的专家、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并且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免疫学、生理学以及病理生理,还有数学,身心分析等多学科交叉在一起,只有多学科交叉在一起的,大家专家们,相互把自己的工作和对当前大数据,当前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和方法,去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精准防诊治,这是一个方法,所以多学科交叉,这是路径,去干什么呢?就是为了达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的防诊治,这个最高的目标。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院士专家们普遍认为,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是新形势下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与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陈凯先表示,资源问题、质量问题、疗效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中医药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要解决,必须要依靠多学科的交叉,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发扬中医药的理论的特点,它的原创的科学思维一些理念。另外一方面,我们又要运用现代的科技和方法、手段,来进行诊断、质量的评价,新药的研究,疗效的评价等等。
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构建扎实的理论体系,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科技创新与中西医协同发展,成为了院士专家们的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 杨宝峰谈到,生物技术,像基因编辑技术,还有是蛋白质核酸技术发展得更快。另外是大数据、云计算,是AI,可以说是发展得更快。怎么能把它融入到中医中药,就是中西医结合,是在药物的研究上,疾病的防控治,怎么能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新技术、新研究的交流平台,院士专家从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加强重点领域攻关、建设高层次科技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措施,服务于中医药科技发展体系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顾晓松谈到,首先要把现在的科学技术,把这些中医中药和临床有效的治疗的方法,把它的机理阐述清楚,因此交叉和融合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为帕金森综合症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药,我们做的中药的研发,它对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的初步应用,都有很好的效果出现。
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陶静 杨涛 吕伟
编辑:付友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