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数字化升级 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近年来,连云港市博物馆借助新兴的数字技术,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一批批的馆藏文物乘着数字化的翅膀,被更多人感知,
一大早,市博物馆的一楼大厅里,几位来自山东的参观者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数字化文物魔墙。魔墙里都是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轻轻点击屏幕上的3D文物,文物就会变大,并且可以通过720度旋转来查看文物的全貌,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得文物的详细信息。
参观者 李女士说。(有助于)市民们对于这个文物的了解,互动性非常强的,然后对于我们去深入地了解有很大的作用。
记者留意到,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里,都配备了多媒体、智能移动终端等电子产品,比如像知识问答、小游戏等互动设备,可以激发参观者了解历史知识的欲望,让观众在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加深入地探究文物的文化内涵。
参观者 崔女士说,这个动画墙有说明,有动画,就是寓教于乐,一目了然,大人小孩都喜欢看,尤其小孩,动画片做得非常生动。
近年来,连云港市博物馆倾力构建一体化的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体系,以更鲜活的方式展现馆藏资源,促进文物价值深度阐释和充分挖掘,助力文化遗产“活起来”。
连云港市博物馆科研信息部副主任 丁鑫说到,我们在我们连云港市博物馆公众后台,也推出了30件3D文物,包括10件的三维动画。后续我们都会在不断地推出当中,通过这些文物,在网上推出,也让很多的观众得到一个线上的参观体验。
港城365记者报道
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张艳 李政达
编辑:潘继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