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暑养生:少辛增酸 解秋乏

王浩宇 刘从源 2023-08-23 20:33:51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这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那么,在这个节气,市民朋友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养生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中医理论认为“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平时以自身感觉不过冷为准,提高身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徐雪莲表示,“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进入深秋后,要时刻关注气候变化,明显降温时应及时调整衣物,不要盲目固守“秋冻”。老人和小孩,以及一些身体虚弱的人群,抵抗力弱,更要注意保暖。

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徐雪莲说到,秋燥是处暑时节的一大特点,此时人们常会感觉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口燥咽干,出现大便干结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应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此外,“少辛增酸”也是这个时节的养生法则。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而酸性食物具有非常强的滋阴效果,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

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暑气消散,气候变凉,人体各系统也从活跃状态转入生理性休整期,人便会感到倦怠乏力,也就是“秋乏”。此时要调节作息习惯,和夏季夜晚相比,最好适当增加一个小时的睡眠,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

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徐雪莲说,秋季气候清爽宜人,建议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可选择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老人锻炼则以早晚为好,可选择较为轻松的保健操。

另外医生表示,处暑时节还应注意养护肠胃,多吃些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等有助于健脾胃、补中气的食物。而西瓜这类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

《港城365》记者 报道。

记者:王浩宇 刘从源

初审:陈元元

复审:王立先

终审:陈昌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