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反诈 平安同行)又到开学季 小心群里的“班主任”

于涛 2023-08-26 18:28:11

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同学们将迎来新的学期,而骗子们也在蠢蠢欲动。他们精心设局、花样繁多,针对广大家长和学生想出了一套骗术,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被骗。

套路一:冒充老师收学费

临近开学,时常有家长反映,自己在孩子的班级群中收到一则收费信息,称接到教育局通知,本学期可扫二维码缴纳学费。原本想着群里发布信息的是孩子的班主任,就立即将学费转了过去,结果当天晚上就被爆出,所谓的“班主任”压根就是不法分子更改头像冒充的,孩子的学费被他们全部骗走了。

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接到此类短信及班级群内信息的家长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班主任或学校负责人,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不能盲目打钱。

套路二:网络兼职刷单诈骗。

这一类的诈骗手段主要针对一下高校的大学生。诈骗分子通过微信、QQ、短信等方式广泛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做任务就可领红包。先通过简单任务,让受害人领取小额红包;随后诱导“深信不疑的受害人”下载指定刷单APP(实际上是诈骗APP),诱导受害人垫资刷大单。等到提现时,诈骗分子就会以刷联单、操作超时等理由,拒不支付受害人的本金及佣金,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不要轻信网络刷单,脱离实际的高回报工作更要谨慎对待,不要轻易点击和扫描陌生人发来的网址和二维码,帮助他人网络刷单、炒信誉也是违法行为。树立正确消费观,消费要符合合理经济水平。保持清醒头脑,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

另外,在开学季,还有点链接查看孩子学习情况,假装是同学,称急需用钱,谎称“助学金”已到账等一系列的骗局。反诈民警提醒广大家长,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群组。不要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或是点击未知链接。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与家人的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验证码,以及任何密码等。如果发生被骗的情况,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记者:于涛

初审:陈元元

复审:王立先

终审:陈昌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