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共同守护爱的记忆

王浩宇 刘从源 2023-09-21 19:53:11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往往会出现健忘、思考能力下降等情况,除了正常的生理衰退外,也许这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今天是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主题为“立防立治,无问早晚”,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和了解阿尔茨海默病。

平均每三秒,世界上就会新增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就像患者脑海中的“橡皮擦”,会渐渐擦去他们人生的记忆。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六成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但若能识别患者早期的一些身体表现,尽早就医,对疾病治疗会更有帮助。

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副主任医师 申潇竹表示,一个健康老人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一共有3步。从“健康老年人”到“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损害”再到“阿尔茨海默病”,这3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过程。初期患者可能只会有一些记忆力的轻度受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到了晚期,则会出现不想吃饭、终日卧床、与外界没有任何沟通交流的状态,还可能死于并发症。为了将该病死亡风险降到最低,在患者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就应进行相应干预。

医生介绍说,轻度认知损害阶段患者每年约有10%-15%的概率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这也是重要的可接受早期干预的时期,如果能够在轻度认知损害阶段中进行干预,有可能减少或防止患者脑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从而避免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因此,在早期抓住“蛛丝马迹”,提高警惕,尽早做出防护,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手段。

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副主任医师 申潇竹谈到,如果发现家里长辈近来记性大不如前,吸收新知识和信息的速度下降,建议到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一般我们先给患者做神经心理学检查,并询问患者本人和家属,全面考察患者记忆、人格、行为的改变;其次,以下5个方面至少满足2个认知域的损害,来综合考察患者是否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医生介绍说,每个患者,虽然他最终表现出来的症状行为是一样的,但是他可能发病的经历、人生经历、文化程度不一样,或者家庭环境不一样,要针对他的情况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阿尔茨海默症的防护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早防早治,才能让身边更多的老人健康、幸福地老去。

记者:王浩宇 刘从源

初审:陈元元

复审:王立先

终审:陈昌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