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岁幼童吃糖被卡 护士实施“海姆立克”10秒成功施救 

2023-11-20 17:51:51

日前,一名两岁多儿童与家人在市妇幼保健院候诊期间,进食糖块被卡,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危急时刻,护士王荣荣通过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仅仅10秒钟就让孩子转危为安。

事情发生在11月16日上午11点多,市妇幼保健院门诊3楼突然冲进了一名男子,手里抱着一个孩子,紧急向医护人员求助。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护士 王荣荣:男家属抱孩子来,面色都是发紫的、发青了,嘴唇有点发紫,我当时看,应该是东西卡住了。拍了两次,问是不是给他吃了什么?男家属说,吃了糖块。

护士王荣荣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快速判断,孩子应该属于异物卡喉,必须立刻实施海姆立克急救。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护士 王荣荣:我把孩子抱住,从后面环抱式,两只手,一只手握着一个拳,在他的胃上方,一下一下挤压,大概挤压了5、6下吧,然后糖块吐出来了。

随后,孩子呼吸畅通,嘴唇渐渐恢复了血色。他的爸爸连忙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记者了解到,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教授于1974年发明的,它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目前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生命,人们也将其称之为“生命的拥抱”。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护士长 王岚: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出现异物卡喉,在这种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患者需要身体前倾,两腿分开。抢救者一腿上前,呈弓步,双手抱着她的腰腹部,然后定位,在脐上两横指,左拳放于脐上两横指,另外一只手包住拳头,连续多次向腹部的后上方上顶,直至异物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虽然卓有成效,但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小心谨慎实施。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副护士长 杨龙娇: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差,按压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胸腔或腹腔内器官的破裂、出血,因此,发生气道异物阻塞时,应首先采取其他方法排出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危急时才考虑海姆立克急救法。

记者:于涛 常骋

初审:陶晶晶

复审:王立先

终审:陈昌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