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深一度)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1): 当下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堪忧
日前,国务院出台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目的就是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个条例有哪些具体内容?当下,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如何?请看记者调查。
前段时间,市民李先生(化名)突然接到了支付宝客服打来的电话,说他有大额交易支出,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8岁的儿子正在用手机玩游戏,而支付宝APP就装在这部手机上。
李先生:之前一直比较放心,因为觉得孩子小,应该不会使用转账这些,但是我把手机拿过来后,查看交易记录发现一共是转出了4笔,一共是17000多元。
李先生询问儿子后得知,孩子在玩游戏时认识一个陌生人,对方允诺可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不过要先加对方的QQ,李先生的儿子在添加对方好友后,对方给他发来了一个二维码,同时让他输入了一些数字。
李先生:当时孩子他不知道这些是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于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几乎没有,网络安全意识很差,所以就非常容易上当受骗。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居高不下。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未成年网民表示“自己曾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超过25%,尤其是近年来,遭遇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比例持续升高。与此同时,有38.3%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遭遇网络暴力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其中,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16.6%;自己或亲友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的比例为7.0%;个人信息未经允许在网上被公开的比例为6.1%。有20.0%的未成年网民表示在上网过程中没有考虑过任何网络安全防范问题。
记者:王浩宇 刘从源
初审:陶晶晶
复审:王立先
终审:陈昌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