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报告摘要(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大提升
市委全会报告指出,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设国内知名的制造业强市。
报告指出,扩大有效投入。持续开展重大项目现场观摩。更高标准实施“432” 计划、“十百千”行动,放大“742+N”招商网络作用,发力突破旗舰型、地标型重特大项目。扎实谋划、压茬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坚决将 1500 亿元产业投入高质量落地落实。抓好向上对接争取,有效撬动民间投资,更好激发发展活力。
崛起产业集群。要对标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十大重点产业链。石化产业瞄准万亿级目标,加快石化基地拓展区建设,推进“1+4”园区联动发展。擦亮“中华药港”产业名片,建设国家级原料药基地。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锁定“高精尖”, 突出“链群配”,打造基础更强、质态更优、能级更高的产业新地标。
发展海洋经济。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耕海牧渔,做强南极磷虾等深远海渔业。加快建设海洋经济产业园、海洋装备产业园,积极拓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探索布局海上风电、 海上光伏、氢能等“蓝色能源”产业。
做强现代服务业。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长三角区域电商标杆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系统推进 “五个环境建设”,创新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全面构建 “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精准纾困解难。深化简政放权,全力擦亮“连心城、贴心港”营商品牌。
记者:王伟宇
初审:郑建妤
复审:芮辉
终审:陈昌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