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巩固增效 矢志后发先至》让“粮田”变“良田” 我市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春回大地,万象“耕”新。眼下,我市正强力推进高标农田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助力粮食丰产丰收。
上午,在东海县房山镇芝麻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一标段项目区,工人们正在码放水泥板,修建防渗渠道。由于水渠年久失修,农作物灌溉、排水不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该标段项目建成投用后可覆盖8000多亩耕地,受益人口4500多人。
贾兴才 东海县房山镇芝麻片区一标段施工队长:我们一标段涉及的项目是渠道9.4千米,生产路面9.5千米,节制闸3个,涵洞64座。目前,完成工程量的85%,正在加快进度,确保在4月底竣工,不耽误农时。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变了基础设施,更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好处。
刘广齐 东海县房山镇临潼村村民:田里的排水系统做得很到位,以前遇到这样的连雨天气,地里的庄稼很容易受淹,现在好了,有了这些设施,基本上雨停了,水也就干了。
我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围绕优质粮食产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力争把农田建成“灌溉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的高产稳产田。今年,我市将完成2023年度共38个项目的建设及验收工作,涉及项目面积达25.05万亩,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共55990万元,覆盖全市5个县区,31个乡镇(街道),144个行政村。
徐维光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监督评价处副处长:第一批增发国债项目3个,建设面积0.8万亩,投资2400万元,于今年4月开工,年内完成建设。我们将贯彻落实好我省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1+6”监管制度要求,全过程抓好项目管理,确保良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
记者:王伟宇 张韬
初审:汪振宁
复审:王飞
终审:陈昌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