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行中国 · 山宗水源”援青六省市交通广播走进大美青海第三站——原子城

2024-05-22 17:47:13


世界上最高和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
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茶卡盐湖出发,我们沿着青海湖的南岸,一路绕到了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一路上,我们看着路边成群的牛羊,湛蓝的天空,甚至还能看到牧民骑着马在放羊的场景,就算中途休息,路边停下来随手一拍,又是一张大片。我们所居住的西海镇,是海北州府所在地,但是临近进城,依然会看到成群的牦牛慢悠悠地穿过马路,过往的车辆都静静停下来,等待它们通过。

1964年10月,我国自行制作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这枚原子弹却诞生于青海。1958年底,经中央批准,代号为221的核武器研制基地正式在青海金银滩秘密建设。如今走在西海镇安静的大街上,不时会邂逅当年221厂的痕迹。随处可见的雕塑、纪念碑,以及当年221厂时期的图书馆、电影院,会将你拉回到那个血与火激情燃烧的岁月。

青海金银滩四面环山,人烟稀少,水源丰富,而且距离省会西宁也不算太远,因此,这里就被确定为核研制基地。为了配合国家的决策,金银滩草原的1279户、6000多牧民赶着15万多只牛羊,只用了10天时间,就搬离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草原,搬到了周边的县域,却没有提出任何条件。

随后,一批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来到在这里,当时对外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经过艰苦努力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所以这里被称为“原子城”。据介绍,当时的221基地总共有7个分厂,一分厂负责弹头体加工、铀部件生产、精密加工以及无线电系统的控制等;在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9位都曾经在221基地长期工作,像大家所熟悉的邓稼先、郭永怀、王淦昌等;六分厂是爆轰试验场,这是专门进行爆破试验的场所。目前,这里也称为原子城基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二分厂组装完毕后,通过“上星站”零次专列运往新疆罗布泊,可以说,上星站是见证历史的一座建筑。

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作出了撤消基地的决定。1993年基地退役后移交地方政府,青海省将这里命名为西海镇,并确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府。

其实,这里不仅有技术,更有艺术。1939年,王洛宾来到青海,无垠的戈壁、高耸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湛蓝的湖水、成群的牛羊、孤独的牧人,激发了王洛宾无限的情感与创作热情。1940年春天,王洛宾随电影导演郑君里在金银滩草原拍摄《民族万岁》时,创作了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让中国人如痴如醉,也让西部民歌走向了世界。而修建于此的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则通过详细的文字介绍、真实的史料照片和实物展示、讲唱结合的介绍方式让游客感受到那些穿越时空的民族之音,让青海民歌和西部音乐文化大放异彩。

广播传媒中心记者:鲁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