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州文旅之声》| 一百九十二期

2024-07-17 14:36:16

走遍海州  是身体的旅行

访遍老友  是心灵的探寻

枕山襟海  品味文化      

与文化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海州文旅之声》




这就是海州

海州是连云港的城市之源、文化之根,有东海名郡、淮口巨镇的美称,自秦汉以来地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一直是海、赣、沐、灌的政治、经济中心。

海州,夏商时期属于徐州地域,是东夷部落的一部分;到西周时归属青州;春秋时是鲁之东境,为郯之国;战国时归入楚国地界;秦朝统一中国后,在如今的海州地域设置朐县;北朝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79年)撤除青、冀二州,改称海州,“海州”这个地名从此面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裁撤海州直隶州,改为东海县;1948年11月,以海州为中心建锦屏区,1952年7月改名为海州区;1983年6月,海州、新浦两区合并为新海区;1986年6月,新海区撤消,恢复海州区、新浦区建置;2014年,撤消海州区、新浦区,成立新的海州区。

连云港市博物馆原馆长刘洪石曾撰写文章《沧桑万年说海州》,详细描述了海州地区从远古时期以来的发展轨迹,以下节选、浓缩其中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这,就是海州!


刘洪石在文章中说,考古学的历史只有不到200年,而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获得的成果,使我们完全可以清晰地追溯我们这座城市至少两万年前先人的来踪去迹——

两万年前,是人类历史上的野蛮时代,但也是确立“新人”的时代。锦屏桃花涧的细石器埋藏在堆集的黄土层之下,东海马陵山的隆起,将一条河床干涸在岭坡之上,展示了两万年前细石器的加工场,它填补了黄海之滨旧石器遗址的一个空白,更为我们重现了历史上一个万年以前黄海成为“平原”的冰川时代。

2摩崖石刻、.jpg

将军崖岩画这部“天书”,虽说还没有彻底破译,但它的时代已跨越了4000年的门槛,6000年前遗存已为史学界多数专家认同。它的内容已不仅仅是东夷人的祭坛,而是建立在东部海滨的中国第一个观星测象台。东海之滨的岛夷文明是史前文明的杰出代表,而它最大的成就是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创造。

自史前至齐鲁的时代,古海州一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海州湾文化圈正处于徐州之域。历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千年的纷争中,古海州地区可以说是列国争战之地,西周以前古海州那种封闭、落后的地方文化壁垒已经打破,西周典型的中原文化首先切入,继之吴越文化相继取代本土文化,而最后楚文化以及齐莒风概都进入古海州,融合本地文化,最后百川汇流,统一于秦汉间初步形成的大一统的中华文化之中。

秦东门修改过.png

在秦代、汉代和唐代,同样书写着古海州的辉煌篇章。秦国立国虽然不长,却在东海之滨矗立起“秦东门”,古海州成为秦帝国的东方门户,树立起对外开放的形象。中国最早的佛教艺术遗存——孔望山东汉摩崖造像、中国第三具汉代湿尸——凌惠平等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灿烂纷呈,积淀着两汉丰厚的文化遗存。“天下名瓷集海州”,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外销瓷中转港的地位已为近几年地下考古材料的大量发现而证实。

南宋时期,海州是被女真人征服的时代,软弱的南宋王朝,“割海、泗二州于金”。女真贵族统治者想要的是占领、是征服,而仅仅60多年,民族通婚以及文化的交融和整合,女真民族最终和汉民族融合为一体。海州《新设山路记》石刻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指明了这条仍然存在的山路之中蕴藏的文化精神,复活了这条沧桑之路。

如果说元代在海州的文化成就,那就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名篇《窦娥冤》,其题材就是撷取东海孝妇的故事。它给我们留下一部千古名作杂剧《窦娥冤》,留下了一座香火旺盛的孝妇祠、一个感天动地的东海孝妇的光辉形象。

窦娥冤.jpg

明代不仅在本地区遗存了诸如海州园林寺、云台山三元宫、宿城法起寺、悟正庵等名山寺院,其宗教活动上动宫禁,下及黎民。保存在市博物馆的许多宗教文物已成为国宝。

清朝乾隆至嘉庆、道光时期,由于盐业经济的中心由南方北移至海州板浦,海州由一个下州成为直隶州,也使海州在文化上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涌现出像凌廷堪、许乔林、许桂林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化英才。这一时期无论在经学、史学、诗歌、戏剧以及文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耀千古的成就,淮楚气息、齐莒风概,不需要如何张扬和转折,很容易在这里相融一体,构成古海州一个重要的人文特色。

IMG_3880.JPG

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孕育了得天独厚、悠久博大的历史文化,也塑造了这一地区的独特气质——开放、进取、包容、吸纳。

正如刘洪石所说,海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一座文化宝库,还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接触文物、了解文物,就是最直接、最直观地去抚摩历史、亲近历史。今年改版升级的《海州文旅之声》增设了《海韵流芳》版块,就是要通过深入解读,让海州的文物“活”起来,讲述在它身上承载的深邃的历史记忆。






MUSIC
MUSIC
MUSIC
歌声里的海州

大美海州天下传

海州区2023年举办了一次“唱响海州”原创歌曲大赛,在全国范围征集原创音乐作品,涌现了一批展现新时代海州风貌的优秀歌曲,《海州文旅之声》将陆续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

首先推荐一首《大美海州天下传》,由晓齐作词,博达作曲。晓齐,本名魏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诗词协会会长,曾任中共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已出版诗集、散文集6部,多次获省市各类文学奖。作为词作者,他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和背后故事——

海州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海州非常熟悉,也有深深的情感。写歌词的时候,我眼前总会跳跃出一个个不同年代的美丽生动的画面,所以我把古今巧妙地糅合起来,既展现海州优美的地理人文环境,同时也海州光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描写。

歌词写好以后,我跟作曲家商讨,我说海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流传在海州地区的一些歌曲、一些曲调,比如五大宫调这些美丽的音符,都应该有所体现,同时加入一些现代的元素。这样让人听到以后,可以感受到这首歌里既有美丽海州的传承,又融入了现代气息。

江南的水乡风情、人文底蕴,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如果你走进海州,细细地去观摩、去欣赏、去探讨、去研究,你会发现海州的一些人文景观并不亚于江南。美不美家乡的水啊,我有这样一种浓烈的创作理念。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听到《大美海州天下传》这首歌,并且通过这首歌认识我的家乡——海州,记住海州,走进海州,品味海州。

(请点击本文开头的音频文件,欣赏歌曲《大美海州天下传》)


 


记忆中的海州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一丝温柔中隐藏着一份宁静,不紧不慢,尽现从容,抚今追昔,海州这座千年古城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或许今天您对海州的无意一瞥,也将成为明天海州记忆中最难忘的一帧。


广播传媒中心记者:周寅、徐止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