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说健康】精神分裂症,您了解多少?

2023-08-23 18:16:37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神经病”,其实这个定义原本是没有任何歧义的,但是由于精神分裂症的复杂性,发病时的危险性,人们对此病的恐惧性,所以一提起“神经病”大家都会诚惶诚恐,唯恐避之而不及。其实只要对精神分裂症稍有认识便不会如此,接下来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障碍,如幻听、被害妄想等症状,但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精神分裂症并不罕见,全世界约有1%的人群罹患此病。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一科 副主任医师 李鹏程: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常常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大多数起病于15岁到55岁之间,发病的高峰期男性为10岁到25岁,女性为25岁到35岁。一般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随药物成瘾,饮食营养异常等现象,导致出现更多的身体健康问题。总体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寿命减少大约20年。2015年,全球估计有1.7万人死于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或由精神分裂症引起的行为,对于患者及所在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一科 副主任医师 李鹏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早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第一、情绪改变,比如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第二、认知发生改变,如出现一些古怪的或者异常的观念,学习或工作能力下降。第三,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发生改变。第四,日常行为发生改变,比如社会活动的退缩、对生活丧失兴趣,表现多疑敏感,社会功能水平下降等。第五:睡眠和食欲的改变,如出现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等。



据了解,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治疗是一场持久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以症状治愈、可以停药作为康复标准,而是要有效应对慢性期各种问题,保持患者病情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维持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一科 副主任医师 李鹏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近一半的患者平均六年内可有明显的改善。大多数研究认为女性、文化程度高、已婚、初始发病年龄较大、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好、病前职业功能水平高、家庭社会支持多、及时系统规范的治疗和服药依从性高是结局良好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没有伤害别人的倾向,只有小部分患者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构成危险。这些人多数未经治疗,或治疗后不肯继续服药以致疾病复发。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一科 副主任医师 李鹏程:不论是首作或者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都是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而健康教育、工娱治疗、心理社会干预等措施应该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也就是目前所提倡的全病程治疗。对于部分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有木僵违拗、频繁自杀以及攻击冲动的患者,选用或者合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在我国绝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的认知水平和应对技巧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结局;家属需要有同情、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患者建立互信保持良好沟通。全面了解疾病的可能结局以及治疗方案的利弊,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一科 副主任医师 李鹏程:医生与患者家属应该是目标高度一致、信息相互补充、治疗上互相协商的“伙伴”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指导与服从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偏见与歧视,促进精神障碍患者早日融入社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医生表示,大部分患者复发,都是发生在减药或停药期间。因此,建议患者和自己信任的医生建立长期的治疗联盟,规律复诊,充分和医生讨论病情变化和个体需求,使医生能观察到自己的现状和纵向变化,以求达到治疗的最优选。长期治疗联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是防复发的最强法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