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吃粽子挂香包 港城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我国,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张大强说,端午节连云港地区叫五月端,是四大节日之一,就是清明、端午、中秋和过年,四大节日。端午节的起源学界有多少种说法,有什么屈原说、伍子胥说,包括像闻一多先生和龙图腾的崇拜有关。但现在一般老百姓就是认为说是当时屈原投江以后,众人划龙舟去把他救起来,就是端午的这么一个起源。
据介绍,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特别是划龙舟与吃端午粽,这两大习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这些节俗都有着祈福、消灾等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张大强告诉记者,到这个时候,天越来越热,湿度越来越大,降雨增多。因为以前也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小孩可能为了安全的过夏天,有很多相关的一些习俗。最常见的就是吃粽子挂香包,包括穿虎头兜兜,包括挂钟馗,包括洗百草汤、挂菖蒲,非常非常多。连云港地区有自己特色的有几种。第一个晒糖萝卜,前几年我还见过,用红糖把萝卜腌着,到中午12点左右,把这个萝卜晒好了,晒好以后,认为夏天吃这个萝卜以后它可以消食。晒阴沟泥是我们连云港地区,把阴沟泥掏出来晒了以后就治疗皮肤病,包括还有黄瓜矾。
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驱邪避灾,尤其是围绕孩子来举行,除了给孩子洗百草汤,还会给孩子扣绒线挂香包,表达美好的寓意。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张大强介绍,海州地区有的老奶奶就把雄黄酒涂在小孙子的肚脐眼上,有的时候涂在屁股上,小虫子就不钻入体内了。还有扣绒,小孩以前用丝线,红的绿的彩的丝线扣在脖子上,手脖子上,然后到七夕的前一天,老奶奶把这个解绒扔到屋顶上,传说喜鹊叼着这个丝线到天上去搭那个鹊桥,期盼孩子健康成长、安全度夏。

此外,源自于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饮雄黄酒、画额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也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不断变化,由于端午节与高考的时间非常相近,吃粽子也有了特殊的寓意。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馆长张大强说,连云港地区一般吃的是叫枣粽,在南方吃的是肉粽子。而且这个时候一般是正好逢到小孩中考高考,一般家长就会给小孩用枣子包点粽子,寓意就是早早高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