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儿童溺水,家长一定要看!
夏 夏天,游泳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一项运动和娱乐方式,但夏天也是儿童溺水事件高发期。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连续发生多起孩子溺水死亡事件。 6月2日,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件,造成2名学生死亡。 6月29日下午,三亚崖州湾壹号海域发生一起溺水失踪事件,2名学生下落不明,次日打捞上岸,已无生命特征。 6月30日,湖北省通山县3个男孩下河捡篮球,不幸全部溺水身亡! 这提醒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孩子游泳或玩水的重视,加大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儿童溺水,如何正确施救?有哪些施救误区?家长应该如何预防? Q1 倒挂控水法真的有效? 最近几天,网上流传一个有关溺水急救的视频,推文标题写得让我非常着急。 标题是这么写的——“家长机智的举动,救了孩子一命!”而我看了之后,发现视频中家长的做法非常令人震惊:攥着孩子的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 看完视频后,我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如果发现有人溺水了,你会怎么施救? 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倒立控水,有的说催吐,还有的说挤肚子、抠嗓子! 我比较惊讶,因为我也是一个活跃在院外急救普及课堂的一个讲师,我身边的人竟然说出这些错误的急救方法。 而且我还发现,很多主流媒体都在普及错误的溺水急救方法,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当溺水者被打捞上岸后,要倒背在背上控水。 我在这儿辟个谣:倒挂控水法,在多年前确实有提倡过,但是经过大量的反复研究和验证证明,倒挂控水法对溺水者来说是没用的,而且很可能延误急救时机。 倒提孩子背着跑的方法是一种控水方式,这些水来自胃而不是肺,不会对溺水窒息者有明显帮助。这种施救方法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取。 Q2 正确施救应该怎样做? 大多数溺水者都是因为窒息,导致心脏停跳而死亡。因此,我们第一时间应该给溺水者供养,给溺水者吹气,以启动心脏,让心脏尽快跳动。 具体如何实施? 把溺水者救上岸后,第一时间识别并确认溺水者有无呼吸,同时看胸部有没有起伏。确认没有呼吸和心跳后,呼救专业人士的帮助,同时拨打120。 在120到来之前,再次确定溺水者有无呼吸和心跳,七秒钟判断完,立即采取施救: 1.检查口腔里有无异物,并清理 使其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2.人工呼吸 口腔检查完毕,第一时间进行人工呼吸。解开领口,使其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吹气时,捏住鼻翼两侧,用两个手指推动下颌骨,使其鼻孔朝上,然后吹两口气。 需要注意的是,吹完一口,要从别处吸新鲜空气然后再吹,以保证所吹气体中的含氧量。 吹气不要吹太多,500毫升一瓶水的量。胸部鼓起来就可以了,不要吹得腹部都起来了,这是气吹到胃里了。 3.心肺复苏按压 吹完气之后,松开鼻翼,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时注意,速度要快,频率大概在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 两臂夹紧,身体前倾,用掌根按压在乳头连线的中点,即“胸口窝”处,频率100-120次每分钟。胸廓充分回弹之后,进行第二次按压。在胸外按压过程中,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时间。 事故现场如果具备较好的医疗条件,可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简称AED),以更好地实现心腹复苏作用。 Q3 预防溺水需要注意什么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3.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4.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前,要做好拉伸运动。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 提醒父母: 1.带孩子去游泳或玩水,一定要看好孩子,不要玩手机和扎堆聊天。 2.走出认识误区,溺水的孩子不会大声呼救、拼命拍水,了解溺水者的无声迹象,尽快察觉溺水者的异常,以保证及时施救。 3.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不断的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