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入伏 请收好这份三伏天养生指南

2019-07-11 16:41:02


何为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为何三伏天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三伏天养生指南
饮食


1、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季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牛、鱼虾、蛋类、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2、多吃新鲜果蔬。夏季人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新鲜蔬果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甜瓜等

3、多喝温水,少吃冷饮。排汗会造人体水分的大量流失,这时候摄入的水分过少,会导致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在体内沉积。冷饮吃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运动

1、不宜剧烈运动。夏季不提倡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可选择太极拳、游泳、慢跑等体育活动。

2、不让身体出汗。身体会自然地通过排除汗液以带走多余的热量,保持身体正常的体温,同时还能带出身体内的有害物质。

3、忌受热后“快速冷却”。外出或劳动归来,不要立即打开风扇、空调或者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造成安全隐患。


心理


1、控制“情绪中暑”。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潜意识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好情绪,不能随意地发泄出来,发怒了只会让心情更加烦躁。情绪变动会引起肝脏等的变化,对人身体造成损害。

2、在控制住情绪之后,我们可以选择深呼吸或者听轻快的音乐、看欢乐的喜剧电影等自已日常喜欢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



限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睡眠

1、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6度以下。

2、午休作用大。夏季天气炎热,晚上睡觉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这时候适当的进行午睡,就能够有效缓解疲劳,调节身体状态。但午睡时间也不宜过长。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来源:《新闻女生帮》

编辑:徐蓓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