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探秘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实地感受垃圾变废为宝过程

2019-09-24 17:28:44


垃圾要分类,这几乎是每一位市民都知道的事,但是,分类以后的垃圾都去哪里了呢?又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海州区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了解了垃圾的分拣和处理过程。



海州区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位于海州区朐山中转站,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记者看到,这里的加工区堆放着大量的生活垃圾,旧衣服、塑料制品、塑料袋等等。工作人员正在用液态打包机对分拣好的塑料袋进行处理,工作人员说,他们按照垃圾分类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对运输回来的废弃物进行二次分拣,然后对接后端产业链,对垃圾做进一步的处理。


某环境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晓薇:我们送到后端的资源化工厂,它再进行处理。其中也会混有一部分的有毒有害物品,我们会专门清理出来做一个暂存,然后统一由专业化公司去处理。

海州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董兴国:可回收物从小区收集到垃圾分拣中心,然后由垃圾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对可回收物进行细分,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大大减轻环卫后端处理的工作量。


举例来说,一些干净的硬纸板打包以后,就能以2000元一吨左右的市场价格出售给相关的厂家。海州区垃圾分类分拣中心从2018年9月份开始运营以来,已经处理了190吨左右的废弃物。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每月的处理量都增加到了20多吨。工作人员说,目前海州区有100多个小区都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居民们对生活垃圾进行初步的分类,一些可回收物,都运到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这样大大减少了小区产生的垃圾量。


某环境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晓薇:比如说一个小区,它通过这种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一个减量。体积可以减到50%以上,重量的话,现在基本上也可以减到30%。


海州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目前海州区已经有99个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

海州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董兴国:进行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采购第三方服务;第二种就是推行物业自营;第三种就是城管局成立专门的运营公司,自主运营。这样三种模式并行,增加了小区分类模式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积累适合本地区垃圾分类模式的经验。

某环境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晓薇:在下一步,比方说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这方面,可能还是需要政府,包括各级政府、街道、社区、包括物业,各方都要努力,一起做这个事情。


《港城365》记者报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