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樊希安与港城书友分享创作阅读体会

2019-10-20 16:39:43

10月20日,国务院参事、原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带着他的新作——我国首部描写大三线建设的长篇小说《乌蒙战歌》来到连云港,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办了一场讲座,和港城书友分享创作与阅读的体会。



本台记者对樊希安进行了专访,这几个话题我们一起来关注:



//
写作:写作是一种愿望的表达,是一种社会责任。
//



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除了部队十年军旅生涯以外,到了地方工作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从事出版工作,我大半生主要是为别人出书,现在自己60多岁,也想自己写点东西。过去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写作是一种改变命运的方式,但是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是通过写作来改变命运了,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写作就是一种倾诉的方式,是对社会愿望的一种表达,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对世界观的一种认识,通过文学的形式、通过文本来表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包括我新出版的这部小说《乌蒙战歌》,我在后记里讲到,这个写作非干名利,主要是出于对部队的怀念。我虽然离开这支部队,转业了、到了地方,但是我一直在怀念这支部队,我感念她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前,我想一定要把这书写出来。这段历史在这部书中得到了反映,也表达了我对牺牲奉献精神、对家国情怀的一种歌颂。接下来还是要写作,我想还是要表达一种正能量,提供一种精神的能源,鼓励我们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能够前行。写作的目的是这样了。




//
作品与现实生活: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多一点家国情怀。
//



我认为现实生活跟写作是有必然联系的。因为一个人生活底子越丰厚,越深入生活,他才能写出好的东西。我们过去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这么想,你源于生活也好,高于生活也好,首先对作家来说,你要拥有生活,你没有生活你就会去胡编乱造。比如我写《乌蒙战歌》,是我在贵州当兵时候亲身经历,生活是很丰厚的,所以写起来以后里边有很多故事,龙飞凤舞地就会出来,写起来自己会感动。当然对生活我们都有自己的理解,生活是很多的,日常的琐碎是生活、散步是生活、吃饭也是生活,但是对于作家来说,你要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我呼吁我们的作家、诗人多一点家国情怀,多写点关于国家命运、国家的发展,甚至破解国家发展难题这种情感的困惑、思路上的困惑。作为意义来说,一定要作用于人的思想、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们能拥有正能量,使社会更加美好。我想更应该去关注这样的生活、反映这样的生活。



//
24小时书店:一盏阅读的灯照亮一座城市。
//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掀起了新高潮,怎么适合这样新的需要,尽到我们出版人的一点责任,所以我们就考虑办一家24小时书店,给晚上愿意阅读的人提供一个“深夜书房”,让一盏阅读的灯能够照亮一座城市。现在我们24小时书店经过五年寒暑的证明,我觉得确实是起到作用的,它成了我们一个城市精神文化地标,成了一个全民阅读的高地,希望它越办越好。



我市不久前创办了一家24小时书店——“海州书坊”。24小时书店现在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始有,像广州、西安、长春,我去考察了很多地方,有的办得也不错。作为一个地级市,像连云港,我们正在加强文化建设,我觉得有一家这样的24小时书店还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它有标志性意义:一个城市有这么一个书坊,提倡人们晚上能阅读,至于你来不来,都有盏灯亮着,守候着你,它就有一种感召力量,它是一种标志,标志着我们整个全民阅读受到的重视;第二点,它还是一个精神高地:24小时书店,白天晚上来的人会更多,很多人会感到很新奇,他会来体验,还有的家长教育孩子,也领到24小时书店来;第三个我觉得,作为一个全民阅读的引领,能起到龙头的作用;在改善经营方面、实体书店转型方面也会有带动作用。



//
全民阅读:读好书就像跟好朋友对话。
//


我自己也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推广人,我觉得全民阅读活动对提高公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个人修为,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国历来有耕读传家、读书的传统,我记得有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我想全民阅读是有很大作用的,特别在目前手机普及的情况下,有的人会说,我们都读手机啊,不就是读书吗?我想我们要作个区别:作为手机来说,它也是一种阅读,你要承认它是一种阅读,它是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可以读书的,但总的看,我们拿手机获得的是一种信息、是一种资讯,不是深层次的阅读,所以我们不要笼统地说读手机就是读书。我们所说的全民阅读是经典阅读,读中外名著,我们的人生有限,所以我们要读一些好的东西,过去讲:读一本好书,就好像跟一个好的朋友在对话。我想全民阅读应该逐步地推向深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