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在本周二的《教子有方》节目中,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进利老师走进直播室,跟大家长们谈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父母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孩子习惯培养上取得好的效果。建议父母们在培养孩习惯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儿童,要把儿童放在主人的地位去思考问题。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第一次。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不仅如此,如果某些好习惯已经养成了,父母就不要轻易允诺孩子做改变习惯的事情。一旦有了例外,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也有可能被很快丢掉,而不良习惯则迅速形成。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按步骤进行,习惯培养同样如此。也就是说,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太过急躁,反而可能会“欲速则不达”。
父母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不能泛泛地讲,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非常具体的要求。这样,孩子就有了目标,也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不同的场合、时间该做什么了。尤其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更要形象、直观、具体地提出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要让要求看得见、摸得着。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不能不分时机地一味唠叨或者强制,而要想点儿聪明的办法。比如,有的父母使用激将法,有的父母使用比较法,有的父母使用体验法,等等。不管什么方法,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要能够真正引导孩子的精神和心。要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用孩子的特长作为突破点。找到突破口以后,父母不要枯燥地说教,而是要把引导和训练结合起来。
一个人的正确行为从哪里来?心理学研究证实,一个人的正确行为往往来自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经过严格训练,并最终强化成正确的行为。但是,一次偶然的好的行为还不能算是习惯,只有把这些正确的行为不断地进行强化,持之以恒,才能是正确的行为变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这时,好习惯也就形成了。因此,习惯培养中,训练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培养良好习惯绝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要取得好的效果,父母要及时与学校沟通,并积极与学校教育配合。这样做,才能达到家校共振,使孩子的好行为真正变成稳定的、自动化的习惯。否则,如果父母与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在家一套教育,在学校一套教育,孩子往往会变得在家一个样,在学校里一个样。
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恒心,而且还需要一个系统环境来支持。这个系统环境不仅限于家庭,还包括学校和社会,以及家庭内部环境的一致性。家庭内部的一致性,也不仅仅指父母之间的互相配合,还包括整个家族之间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更快地形成良好习惯。

从心理学讲,习惯是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具体的事件中,日积月累而成的。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就要从儿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养成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养成。因此,父母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坚持到底。

来源:FM102.1
编辑:郑建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