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阅读代言】胡小利 胡菲菲/我和连云港的故事:流年的灯光,岁月的芳华~

2019-11-27 17:46:37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可添加微信)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力量 

         

(网络图片)

我是个八零后,也是个地地道道的连云港人,从出生,到读书就业,到生儿育女,一直生活在这座小城,乡土情结融入了我生活的点点滴滴,连云港的发展就如同一束光,照亮着我这一路走来。


(网络图片)

3岁时,父亲去淮阴国营丝织厂工作,母亲也跟着去了淮阴禽兔厂。我留在家中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家里用的是煤油灯!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奶奶就找个浅一些的碗,倒上煤油,用棉花捻成长条样的灯芯,做成简易的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奶奶洗碗,刷锅,烧水……爷爷讲着抗战时期的名人轶事或是道听途说的传奇,还有邻村人家做大疙瘩汤,老鼠掉到锅里,直接被咬在嘴里的尴尬事!煤油灯的光是暗淡的,它只有豆粒大小,橘黄色的光照着屋子,暗处似乎更暗了。灯烧得久了,灯芯发黑,需要用剪刀轻轻剪下一点,才能更亮些。好多时候,为了省油,我们早早就上床睡觉了!


(网络图片)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奶奶用起了蜡烛。手指粗的蜡烛,用火柴点燃,很快地烧起来了。蜡烛自己不能稳稳地站立,需要找东西固定。奶奶有时候把长长的蜡烛插在酒瓶口,有时候就直接滴几滴热热的蜡烛油在桌子上,再把蜡烛按上去!在摇曳的灯光下,作为我们大湖村五队队长的爷爷,又讲起了“包干到户”和土地承包,我听得云里雾里的,只记得爷爷说,日子要好过了。睡觉的时候,我右手拿着蜡烛,左手遮挡着风,小心翼翼地从厨房走到卧室,蜡烛的光是闪烁的,“蜡炬成灰泪始干”,它跳跃着、舞动着,如落入凡间的精灵,迅速地燃烧自己,只为在黑暗中给我们以光明。


(网络图片)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国家经济一天天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们村通上电了,好多人家也用上了电灯!玻璃灯泡里装着钨丝,钨丝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一盏盏灯光把夜晚的村庄装点得格外美丽!大家都用电灯,买蜡烛的人,便少了。在我的房间里,就有一盏电灯。电灯的线长长地扣在床头,只需要轻轻一拉,灯就亮了,再一拉,灯就灭了!只是,你要轻轻地拉,如果用力过猛,线断了,就要拆开电灯线盒,再重新扣,麻烦又危险。有一天,爷爷奶奶买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晚上,家里来了很多看电视的人,有我们村的,也有邻村的,我还很骄傲地在电视机前走了一趟!这样的盛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大伯家买了一台大的彩色电视。再后来,别人家也都买了电视机。慢慢地,便没有人来我家看电视了。


那时的电压很不稳定。晚上,特别是夏天的晚上,用电的人多了,便老是停电,这时蜡烛又成了必需品,我们一窝蜂地挤进小商店买蜡烛。蜡烛又成了畅销品!
    

(网络图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从白炽灯到卤钨灯到荧光灯到LED灯,灯的种类越来越多,有客厅装饰灯、卧室吸顶灯、墙上装饰灯、厨房防污灯、书房护视灯、床头落地灯……各种各样的灯让人眼花缭乱,智能灯也开始走进了百姓家。


前年,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我们村的房子全部翻新,家家户户盖起了三层小楼。明亮的客厅装着装饰灯,温馨的卧室装着吸顶灯,床头是落地灯……这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而我们,是它的主人!


(网络图片)

从煤油灯到电灯,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脱贫到致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连云港的快速发展,让港城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流年的灯光,岁月的芳华。连云港的发展,承载着万众期待,折射出美好生活,我们每个连云港人都会为此努力,期待着更燃的连云港!

FM92.7交广有奖征集大赛:

我和连云港的故事,开始报名!


你生活的城市比你想象中更美,
比你想象中更有故事。


Tips

作品不限题材、不限内容、不限形式。你和连云港相关的那些点滴,我们全都接收,被采纳的作品将在FM92.7连云港交通广播每天20:00—21:00《我为阅读代言》节目中播出。

提供的精美大礼包一份



投稿方式

添加"我为阅读代言"节目组官方微信号“wwyddy”


关于连云港,

你有什么故事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