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前10月对“一带一路”进出口21.5亿美元
记者今天从市商务部门了解到,今年1至10月份,我市共完成进出口75.1亿美元,进出口商品主要有矿产品、化工医药产品、农产品、机电产品等。其中,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表现亮眼,贸易额达21.5亿美元,有效拉动我市外贸进出口值。
上午,记者在宾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公司是苏北地区进口冻品贸易的龙头企业,目前进口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三。2019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上缴税收1.2亿元。下一步,公司将全力打造大苏北进口冻品冷链物流中心,争取将连云港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冻品行业的产业集散地和贸易物流中心。公司总经理王亚宾表示,规划在自贸区打造一带一路进口冻品物流中心项目,已经和世界500强全球畜牧业排名第一的JBS公司达成共识,共同投资肉制品全产业链,推进连云港成为美洲冻品母港和核心集散地。
今年前10月,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各类企业112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7家。从进出口市场来看,与我市有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88个。其中,我市产品出口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从111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货物。日本、美国和韩国为我市前三大出口市场,前三大进口市场分别为巴西、伊朗和韩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10月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达21.5亿美元。其中,出口完成9.8亿美元,进口完成11.6亿美元,增长3.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我市与东南亚地区进出口额最大,进出口总额达9亿美元;与中亚五国进出口2094万美元,增长78.1%。
市商务局外贸处工作人员杨善波介绍,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主要商品有,尿素出口9千万美元,干香菇出口近4千万美元,太阳能电池出口3千多万美元;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主要商品有铁矿砂产品,进口3.2亿美元;进口甲醇1.1亿美元左右。
面对复杂的外贸发展环境,我市将加快培育本土外贸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在巩固传统海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往来合作,着力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外贸处工作人员杨善波表示,徐圩新区连云港石化项目加快建设,预估2020年6月建成投产,建设期间将采购进口设备2-3亿美元,是我市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点;新海石化申请23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预估2020年进口原油将超过7.5亿美元,给我市外贸带来超过4亿美元的进口增量。
融媒体记者:孙运禄 蔡蕴馨 张宝美(实习生)
编辑:王宇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