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20 清明祭英烈》——杨凤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腔热血祭先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巍然屹立与伟大复兴。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致敬·2020 清明祭英烈”故事展播,以此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
杨凤,灌云县侍庄乡沂北村大福寿庄人,1928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946年,杨凤毅然投身革命,由于工作出色,很快当选为乡妇救会长,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13日夜,国民党44师500多官兵从老杨集渡口偷偷过河,包围伊山区大小福寿庄河的曹海萍宅子,企图消灭涵南、剑南两乡的干部和民兵武装。拂晓前,庄东徐如发家的草堆起火了,福寿庄被国民党包围了。副乡长李培萱、乡妇救会长杨凤见突围无望,当即决定固守待援,将民兵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坚守在东、中、西三个更房里。天亮后,敌人在机枪、小炮掩护下,向福寿庄发起疯狂进攻。我民兵沉着应战,勇猛还击,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杨凤和民兵与敌人斗智斗勇,他们用土坯堵好门,手握草叉、钊钩,准备同敌人血战到底。
面对600百多敌人的强攻,我民兵从黎明一直战斗到上午9时许。敌人害怕我增援部队到来,便纵火烧了更房。杨凤、李培萱和民兵徐如发、徐长江、杨守法、杨发同、杨发山、徐德考、杨景余等24位同志在烈火中壮烈牺牲。
40天后,灌云南部解放,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大福寿战斗的英烈们,特以杨凤、李培萱的名字将福寿村命名为“萱凤村”,后来将烈士的遗骨迁葬于灌云县烈士陵园,让人民永远记住献身于解放前夜的英烈。
来源:FM102.1连云港综合广播 舒畅 通讯员 孙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