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奋战在后勤保障一线的冲锋战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军中,有一支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不计生死、义无反顾的战队——总务科!他们积极反应,迅速行动,认真做好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上级和院领导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团长”印文化、杨多的带领下,总务科下辖的各个团队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守好后勤保障每一个关卡。
维修组、电工班
“疫情就是号角,医院就是战场”!当得知医院是定点收治医院后,团长印文化、副团长杨多果断通知所有战友取消休假全部到岗,并带领大家奔赴战斗一线,全力做好全院基建维修、应急病区组建、水电管理、病区搬迁、物资搬运、食品供应的后勤保障工作。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让我们总务上”,团长一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承载着的却是一车车专用物资的运送,一趟趟各楼宇间的往返,一个个坚毅不屈的身影,一行行晶莹滚烫的汗滴!从1月份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总务科承担运送、装卸、分发各类物资7000余件/次。维修组维修和安装554件/次;电工班维修和安装119件/次。
没有华丽而煽情的动员话语,没有激荡人心的战斗口号,有的只是“兄弟,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早点回来等你一起吃饭”……这一句句暖心的叮咛与嘱咐!“我是班长,我先进”,说完这句简单的话后,郭勇便毅然带领颜士清师傅进入隔离病区内开始维修,几乎每次隔离病房的维修和运送都可以看到郭勇高大的身影。“别觉着我年龄小而照顾我,我也是维修班的一员,我也是四院的一名战士!”石一鸣,一位28岁的小兄弟,因为前期没让他进入隔离病房工作,还和我们闹了好一阵别扭。电工班的兄弟们,除了出色地完成他们的本职工作外,还和维修人员一起运送物资、维修物件等等!大年三十的晚上,在维修人员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夏辉骅在保卫科朱队长的协助下,一个人修复了四号楼东门(隔离病区唯一可以让医务工作人员通行的)门禁!



不停忙碌的维修组、电工班人员
食堂团队
凌晨四点,夜色未退,星月依然挂在空中,可是食堂的师傅们已经开始点灶熬粥、制作面点、切配菜品、准备做菜。忙完早饭的供应,八点多钟大家随便吃了一口早饭后,又投入到午餐的准备和制作当中。十二点到一点之间,吃完午饭,紧接着便是按规定进行食堂全方位清理消毒,之后便又马上投入晚餐的准备与制作中,下午四点准时打包分发饭菜。晚上六点左右,为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和患者送饭的师傅们陆续回来后,便又开始进行食堂全方位的清理消毒。一切结束后,已是晚上七点后。当送走最后一位队员,检查完水、电、灶具、冰箱、门窗等,食堂总管曾厨师长又开始准备第二天的菜谱。他们虽然很少言语,但却用默默坚守的行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默默坚守的食堂团队
保洁团队
作为唯一全程进入隔离病区与医务人员一起并肩战斗的工勤类战队——保洁员,她们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最美女战士。每天我们走在干净整洁的大道上,穿行在鸟语花香、绿草如荫的花园里,乘坐在安全洁净的电梯里,在干净、整洁、安全的病房里治疗和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保洁员的辛勤工作!面对疫情,她们没有退缩没有犹豫,只一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服从医院的安排”,便背上行囊,和医务人员一起进入封闭的隔离病房开展工作!处理医疗废物是保洁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天微亮,应急病区保洁员章春丽身着隔离服,将最后一包高危医废装入双层垃圾袋中扎好口,通过污物电梯运送至一楼交给转送员后,她轻舒一口气。从最初的紧张无措,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一直坚持在一线的章春丽用自己的付出谱写着最美的奉献。

无私奉献的保洁阿姨
我的团长
提到我们的团队,就必须说一说我的两位团长——印文化、杨多。印团长是一位年近五十和蔼可亲的领导。平日里总是笑脸迎人、随和幽默,但工作起来却非常认真,不容许有半点马虎。不管我们在工作上、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指导,我们总喜欢叫他印大哥!不论是隔离病区的物资准备与分发,还是疫情期间近3000件物资的卸车入库……年近五十的印团长每次都身先士卒地带领大家一起干。杨副团长,一位三十出头意气风发的年青领导,平日里总感觉他有用不完的精力,无论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夜色降临星月高挂时,他的办公室却依然灯火通明。当发现隔离病房门的缝隙比较大,空气会与医务人员的办公区域相交汇时,他便拿出方案,亲自到现场处理。一道门,门里是确诊的病人,门外是施工的杨团长,“不计个人生死,只为战胜疫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生命的使命!自从疫情发生,两位团长便坚守在医院,连续18天未曾回过家!从隔离病区到污水站,从连云港市应急病房建造工地到各个病区、科室……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二人永不停歇的身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就是生死相随、共同战斗的袍泽们!这就是可爱可敬、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们!这就是甘于奉奉献、不计生死的总务科人!
这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来源:FM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