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时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韩李村一家三代劳模开垦荒山的故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他说:“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市朝阳街道韩李村的李学珍一家三代人,用60多年的时间,将韩李村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也成为了金山银山。
现年83岁的韩李村居民、原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大学退休教师李正中对李学珍一家的开荒种树的艰难过程记忆深刻。
李正中:他家是果林世家,家里有一种传承,果林传承。 三代劳模解决一个朝阳整个果林业发展的过程。
李家第一代劳模李学珍1951年的时候担任乡林业委员兼前进社林业组长,最初就是他带领社员在花果山北坡开荒种树。
李正中:朝阳虽然占守半个云台山。但是没有水果,只有野果,野桃子,棠梨,一些山果。到李学珍第一代劳模,当时在满山进行嫁接。因为我们朝阳山上是毛桃,长的很小,最大也长不到小鸡蛋大,不能吃,很苦很涩。搞那个水蜜桃嫩芽进行嫁接以后。就长出来品质好的水果了。
李学珍带领社员们漫山遍野找野生的果树进行嫁接。到了50年代中期,他在红黑林开垦了40亩荒地,把嫁接后的果树全部移栽到这个园子里,这些果树也成为了朝阳街道的第一代果树。
李正中:那时候就有桃、梨、苹果。他通过嫁接有了这些水果和把一些树苗贡献给国家,所以他57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在北京召开群英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据朝阳街道大事志记载,“1955年,韩李村李学珍主动把多年精心培育的120万株树苗献给国家”。
1958年初,年仅53岁的李学珍便因病去世。他的二儿子李正基挑起了朝阳园艺场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成为改变朝阳所在的花果山北坡面貌生力军。
李正中:他在他父亲的基础上朝山上开荒栽果树。当时朝阳那个山上以前是没有果树的,全部是石头。李正基开出一亩荒山,要开出80方石头。他在石头山上开了3000亩地。种了一大片果树。建立了一个叫朝阳园艺场。在他的带领下,当时朝阳每一个大队都成立了林业队。把整个朝阳各个村庄的果林都带起来了。所以整个朝阳就都是果园了。
1989年,李正基当选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他也成为了李家的第二代劳模。在此前,李正基先后三次当选省劳模。
李家的第三代劳模叫李传茂,他是李学珍的孙子,也是李正基大哥家的儿子,他是连云港市劳动模范。
李正中:李传茂还有李正基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李传喜,一个叫李传艾。因为朝阳水果多了,这几个人就在水果的加工上去动脑筋,所以就成立了好几个加工厂加工水果罐头。他这个加工厂就把附加值提高了。一年能生产3万多吨的罐头。解决当地800多人就业的问题。这就贡献很大了,生产的水果出口到世界各地,东南亚、欧美。
李传茂在2007年成为韩李村党组织的负责人。作为市劳模,李传茂近年来的重要工作,是完善保护绿化树种和巩固改造沿山的果园。在他的带领下,韩李村探索推进的“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韩李村黄桃产业越做越强,出口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
李正中:最近这几年不光在水果加工上,旅游产业啊,采摘园啊,各个方面得到一些发展,使整个地方经济带来一个好的变化。深加工,通过旅游开发,通过各个方面,解决了很多人员、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方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作用。
目前,朝阳街道已成功创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朝阳韩李乡村休闲旅游区、开发区四季如意家庭农场。李传茂表示,李家三代人的付出,只是朝阳人几十年艰苦奋斗的缩影。正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扎实苦干实干,从花果山南麓景区登顶的中外游客,才欣喜地看到北坡上栽满了果树,七八月间更能欣赏到“仙桃”(黄桃)缀满枝头的景象,由衷地发出“花果山名副其实”的赞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