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心灵”捧在掌心 关爱幼儿心理健康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由于他们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浅,抗挫折能力较低,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等长大就好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可以让他们成年后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今天,我们来听听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专家如何关注、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6月3日上午,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生来到春辉苍梧幼儿园,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尚庆彩治疗师带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做专注度训练,通过找数字、识别动植物、闭眼思考等小游戏,锻炼小朋友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尚庆彩表示,通过游戏不仅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同时可以观察小朋友的行为习惯,虽然小朋友还小,但是已经是行为习惯、品格品德养成的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体现了幼儿培养的重要性,对此,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杨海东给出了解释。
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杨海东:我们说三岁看大,三岁看的是智力的一个形成,爱的能力的一个形成,那么七岁看老,可能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和一个气质的形成,那么我们说看待孩子可能要从全程的一个观念来看,对吧,我们有可能从更早的时间来看,零到二岁我们就可以说要对孩子有一个很好的陪伴。
杨海东是我市医师协会灾难医学专科分会委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救援医疗队成员,市心理学会委员,擅长儿童青少年各类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他表示,人类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塑造自己的性格品质了,所有外在的回应都是他们塑造性格的“素材原料”,比如父母的一个眼神、拥抱的姿势、生活环境等等。
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杨海东:孩子他有一种叫述情障碍,就是说孩子是不会表达的,但是他的眼睛就相当于我们这个摄像机,它会记录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的事物,他会把这些事情记录在他大脑的更深处,等他需要的时候或者说,他才能提取出来,提取出来就有可能对他的一些判断,会有一个影响。
父母给予孩子的回应需要谨慎,同时,孩子给父母的回应也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虽然婴儿不会表达,但是对家长的关心关爱,会做出反应,比如微笑、哭闹、睁大眼睛等等,但是,如果是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则不会有反应,这些特殊的孩子就是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杨海东:其实我们所说的“星星的孩子”是一大类疾病,它包含很多种,我们现在在最新的诊断标准里面把它们定义为孤独谱系障碍,就是我们所说的孤独症,还有自闭症。
杨主任介绍,婴儿时期表现出的孤独症症状,很有可能被家长忽略,但是在孩子成长发育阶段,有诸多表现是可以发现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一、语言障碍,表现为三岁还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二、社会交往障碍,拒绝与他人交谈玩耍,喜爱自己在角落里独处独居;三、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一般是对某个东西情有独钟,并沉迷其中,同时还会表现出没有目的的活动,重复一种行为动作。不过在“来自星星的孩子”中,还有一些具备特长的孩子。杨主任就曾接收过一个善长下象棋的孤独症患者。
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杨海东:孩子是一个高功能的,我们管他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属于孤独谱系障碍里面的一种,孩子对下象棋这方面特别的感兴趣,但是孩子对人际交往语言的表达能力特别的差,所以说妈妈发现的比较早,训练的也比较早。
所以说,不管是地球的孩子,还是星星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关爱,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父母慢慢探索发现,如果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同寻常,最好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
杨海东:目前国内有两个主要的方法,一个是行为训练,我们所说的行为训练就是靠这种我们带领孩子们做的专注力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孩子的感知觉,比如说注意力,听觉,视觉,专注度这方面的;那么另一种方法我们叫精神分析的一个方法,这个精神分析方法是源自法国的一个精神分析学派的,叫绿房子的一个治疗方法,那么有可能他通过一些镜像的治疗,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给孩子进行一个孤独症方面的治疗,但是这个治疗都是很漫长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治疗孤独症有补助政策,年龄在3到6岁的患者,经卫生部门认定的诊断机构确诊的儿童,每年可获得一万两千元的康复训练补贴。另外,对于心理健康的幼儿,父母也要关注他们的成长,众所周知,幼儿在2到3岁时,会有一个叛逆期,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杨主任介绍,除了对话,还可以通过玩乐、讲故事、看电视等方式进行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注意培养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学会倾听孩子的新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
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
潘洪:首先要培养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做到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有个好的氛围才能大家共同努力来更好的去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另外,就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教他们怎么样尊敬我们的长辈,从小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们,怎么样去爱家人,爱长辈。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物质营养,更需要心灵呵护,潘主任给出建议,在培养心理健康的时候,要注意7个工具,它们是无条件的爱、鼓励、表扬、确认、理解、批评、帮助。
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
潘洪: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孩子的精神滋养者,还要做孩子的生命的教练,一个人生的导师,另外还要做他们的啦啦队长,这样子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陪伴成长。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