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汛期减少涉水 当心感染血吸虫病

2020-07-16 16:33:22

每年5到10月,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经过多年的血吸虫病防治,目前整个情况还是可控的。但是,因为今年受天气的影响,部分沿江区域可能会带来一些输入性的风险,还是要建议大家尽量不要接触一些水源、草滩和涉水平台。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的感染宿主是江滩的钉螺。近期水位的上涨也给了潜伏在江河中的血吸虫可乘之机。人一旦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就很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严重危害健康。那么,血吸虫病有哪些感染方式?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 主治医师 邵松泽:第一个就是生活性的接触疫水,我们常见的有抗灾抢险,捕鱼捕虾等涉水作业,第二个是有生活性的接触疫水,比如在哪些方面呢,如有感染钉螺的地方,有游泳、淘米洗菜、洗衣物等方面。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虽然未发生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但由于野生动物传染源和钉螺难以彻底清除,再加之长江上游一些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的影响,沿江地区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依然存在。那么,又该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呢?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 主治医师 邵松泽:首先我们不要去疫水的地方游泳,接触这些相关的疫水,第二,如果在抗洪抢险必须要接触这些水的时候,做好一些防护措施,比如穿戴防水的手套、鞋具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这些疫水。第三,如果不小心接触了这些东西。以后也不要过分担心,可有待接触一个月之后去当地的疾控部门,做相关的一个检测,确定是否受到了一个感染。



医生提醒市民朋友们,有涉水经历的话,若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腹泻、皮疹等症状,不排除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目前,血吸虫病的治疗很成熟,即便感染也不必恐惧。


编辑丨刘敏

审核丨段潇

来源丨公共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