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陌生人社会不是“好心送伞被拒”的必然理由
近日,成都突降暴雨,赵女士被大雨困在地铁口,一名环卫工人冒雨跑来,热情地将手中的雨伞和雨衣塞给大家,却被大家“拒收”。事实证明,环卫工人原本是好心送雨伞和雨衣,却被误认为是卖伞的。这看似是偶然现象,实际却反映了一种社会问题。浙江好心爷爷看到四五岁男孩在路边哭,便送孩子回家,却被男孩父亲误以为是“人贩子”等。这些事件都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您如何看待目前的“陌生人社会”?
当看到这位给陌生人送伞、送雨衣环卫工老唐的照片的时候,还是蛮感动的。那是一个中年人,皮肤黝黑,笑的真诚。老唐说,这不是第一次送,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很多都是接受的,拒绝的少。这说明大家还是普遍能够感受到这种真诚的。至于这些伞和雨衣,是老唐在清理垃圾桶时捡的。因为很多可能是搬家,然后丢弃的;这些伞和雨衣都还干净。于是拿来送人。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社会,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感动他人的。通过自己的点滴,然后传递给这个社会温暖。个人很渺小,但力量很强大。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从老唐的笑容里你就能感受到。
而至于说陌生人社会信任的问题。我觉得,信任恰恰才是陌生人社会的基础。试想一下,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陌生人提供的啊。可我们仍旧愿意吃、穿、用,就是因为有着一套把关系统,也就是监管。公共部门的监管,在保障这陌生人之间的信任。而之所以不信任,有时候就是因为监管失效。试想一下,在一些产品上,国人突然没信心,不就是如此吗?
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因为没有把关,像老唐送伞送雨衣,没人把关;那么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可能就会出现。尤其是当那些欺骗多有发生少有打击的时候,那么这种信任会更加脆弱。
显然,不是陌生人社会要不要信任,而是陌生人社会,怎么通过监管,让大家普遍信任。陌生人社会,最基本的就是信任。因为这是陌生人社会持续的基础和保障。而怎么全方位构筑这个信任,通过行政的,社会的,个体的力量呵护,显然是更值得反思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