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疫情撞上“开海”:海鲜加工和销售如何做好疫情防护?

2020-08-11 16:00:31


近日,我市首批渔船结束为期三个月的休渔期,正式进入捕捞季,海鲜产品即将大量上市了。但随着疫情出现新情况,尤其是北京新发地和大连海鲜市场出现疫情,吃货们就开始担心海产品还能不能吃呢?





上午,记者走访港城多家海鲜市场了解到,开海之后,市场上的梭子蟹、鲳鱼、海蜇等新鲜海产品较前一段时间明显增加不少,海鲜加工和销售的从业人员也都佩戴了口罩、手套等,做好了个人防护工作。




商户徐先生:我们正常平时销售过程中要和顾客产生一定的距离,大概在一米或一米以外的距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平时口罩一定要带好,尽量避免传播。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疫情的原因,市场上并没有出现进口海鲜。海鲜加工人员告诉记者,在加工海鲜的时候,都是注意及时清洗双手,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海鲜产品,处理完海鲜产品之后也是彻底清洗双手并消毒,保障自身和食品的安全。



商户王女士:我们家主营都是本地的海鲜,本地的小杂货。进口的海鲜现在别说国家不给卖,就是卖我们家这个摊子一般是不卖的,这个市场几乎不卖进口海鲜。我们是口罩、手套为顾客做清理鱼的时候一定把这个都做好。

记者从连云港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了解到,疫情期间,从事海鲜等食品加工和销售的场所,要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定期进行卫生健康培训等常识,保证加工环境的安全卫生。



连云港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允旺:每日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要进行监测并做好登记,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工作人员,应立即至当地正规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每日加工、销售工作结束以后,要对地面、加工及销售用具、摊位等进行清洁消毒,一定要做到“一日一清洁,一日一消毒”。


记者了解到,除了要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外,避免或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消化内科专家也提醒广大海鲜加工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时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与他人保持一米左右的社交距离,并加强自律,少聚餐、少聚会。


连云港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允旺:从业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按照要求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并注意手卫生。打喷嚏和咳嗽后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要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消毒双手。


丨张艳

审核丨段潇

   丨公共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