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诉在你身边》——走进连云区(下篇)

2020-08-19 16:09:39

古人云“以和为贵”,连云区司法局在省市司法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创新完善非诉讼机制,努力化解更多的矛盾纠纷,减少更多诉讼量,为平安连云、法治连云、和谐连云、文明连云建设贡献力量。


海州湾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在海州湾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访调对接、公调对接8个工作室在运作,在墙上有详细的“对接”流程图,从当事人申请到工作室调解,最后司法确认和履行协议,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精准配合,工作室成立以来,化解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访调对接”、“公调对接”工作流程图


在非诉调解室,记者看到了正在整理案卷的江苏省十佳调解员周秀丽同志。当地提起周秀丽没有人不竖大拇指,“有困难,就找周秀丽,没有她解决不了的事。”当地居民对她是这样评价的,也是这样认可的。居民口中的周秀丽是原海州湾街道营山社区党委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2011年周秀丽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整合辖区资源,在海州湾街道率先打造“居民自治议事室”,并且利用社区“居民自治议事室”和“周秀丽个人调解工作室”,引导社区居民通过自治议事,议出办法、议出路径,力促民间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截止目前,已成功化解几百起矛盾纠纷,维护了政府形象,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氛围。


图为周秀丽为连云港市司法局副局长杨晓红介绍调解工作


调解工作下沉到基层也是连云港市司法局布置非诉工作的重要一环,在连云区墟沟街道南巷社区,非诉进网格是社区的亮点,网格员下到小区,信息集中反馈到社区中心,遇到问题,线上第一时间受理,线下及时调解,南巷社区还成立了法律援助群,邀请律师做群主,社区居民随时入群,遇到问题随时咨询和线上调解。社区还成立“好邻居”调解驿站,在社区矛盾化解中,这些设置起到了很大作用。在社区的“家事调解室”,我们看到退休干部张家茂,张家茂是原连云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从事消费维权几十年时间,受理上万件消费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6%,退休后,张家茂在南巷社区成立了“张家茂个人调解室”,开展公益性消费维权和法律咨询服务工作,收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好评,2019年被江苏省司法厅评为“江苏省金牌个人调解工作室”。


图为南巷社区党委书记秦泗花和张家茂向连云港司法局副局长杨晓红介绍调解工作开展情况


南巷社区非诉讼服务专区实施1136工作模式,建立多元化解综合体系,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多方参与,联动整合各种非诉讼纠纷化解资源,构建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非诉讼纠纷化解平台,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连云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乡街主抓”的工作格局,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年度重要工作,多次对人力、物力、财力和机制保障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制约性、瓶颈性问题,全力打通保障渠道。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完善衔接联动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联合搭建工作网络。统筹调配全区非诉服务资源,建立三级非诉讼服务中心,强化实体、网络、热线等平台建设,建立综合工作体系,形成人员力量齐备、资源联动共享、网络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街道和村居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对岗位职能优化配备、前置服务。开发应用“区非诉讼纠纷E化解平台”,建立集网上交案、在线申请、远程调解、资源共享、司法确认等为一体的线上综合体,实现全区优势调解力量的网上集聚。连云区委区政府整合了全区非诉讼纠纷化解资源力量,非诉讼矛盾纠纷受理率、调处成功率分别增长18%和3%,案件诉讼率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非诉讼纠纷化解工作成绩逐步显现。也很好实现了“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要求!




丨张艳

审核丨段潇

       来丨FM102.1

 

2